建筑防水材料市场乱象丛生亟待整治
目前,建筑渗漏已成为除建筑结构之外影响我国建筑质量的第二大问题,被称为“建筑癌症”。其最大祸根源于劣质的防水材料在建筑市场上的泛滥。
在2012年建筑防水行业年会上,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司长梅建华提供了一个数字:“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国内65%的新房屋一至两年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渗漏占房地产质量投诉的65%,65%的建筑防水工程6至8年后需要翻新。”导致全国房屋平均渗漏率如此惊人的源头正是假冒劣质的防水材料。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理事长朱冬青介绍,除了钢铁行业监管的钢铁,在全部建筑材料里面,只有两个材料需要经过国家行政许可的生产许可证,一个是水泥,第二个便是防水建材。也就是说,上述产品没有国家行政许可管理不能随便开设工厂,随便销售。朱冬青认为,这足以说明建筑防水在建筑安全上的重要性。
然而,市场上的现实却让人担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建筑防水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使得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逐利而生产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甚至在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的建材市场里公开销售不合格防水卷材。
根据调查,假冒防水材料的生产窝点主要有以下四个:往北有东北三省的辽阳、盘锦,南到石家庄的新乐、涿州市,再南到江苏吴江、浙江湖州,东到山东寿光等,堪称国内防水材料的四大造假窝点。其中,辽阳、盘锦假货主要覆盖东三省,新乐、涿州市假货泛滥京津冀,吴江、湖州则主要流向长三角。据悉,一个小作坊式的工厂,投入30~50万元就能弄一条生产线。所用原料一般都是废旧沥青、报废汽车轮胎制成的废胶粉,而其中,废旧沥青价格一吨才400多元,而正规沥青则要5000多元,相差了十多倍。尽管无证产品销售价格只有一平方米8到15元,远低于正规产品30元左右的价格,但企业利润却比正规厂家要高 8倍左右。在上海,一家名为“月星”的行业品牌企业,由于被严重假冒,自己生产的产品销量只有假冒产品的两成,这样的局面至少有五六年时间了,如今企业处于濒临倒闭的境地。而这种情况也几乎发生在武汉、盘锦等几个地方的国有企业身上。
从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了解到,截至目前,行业总的企业数3000多家,中国登记在册的拥有生产许可证的防水材料生产企业1400多家,而没有许可证的企业经查实的就有500多家。2012年中国建筑防水行业的销售收入只有2000多亿元,而经查实的无证企业的销售收入却达到600亿元,占到整个行业收入的30%还多。
为此,朱冬青认为,假冒伪劣的产品之所以在建筑市场拥有巨大的需求量,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层层分包、多层转包、收费,建筑工头把持着建筑防水市场终端的现状造成的。直到目前,很多建筑工程实行的仍然是最低价中标制度。现在如火如荼的政府投资规模巨大的铁路建设包括高速铁路也是如此。这就为假冒伪劣提供了一个泛滥的温床。在市场集中度不高,市场竞争无序化,产能严重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大背景下,这就使一些企业为了生存走到了“逼良为娼” 的境地。这就需要在制度设计上、社会监管上有一些更合理和有操作性的做法,比如在一些地铁建设中就采取了合理价中标、中间价中标的方法。朱冬青称,不仅仅是对防水材料最低价中标,可能是对所有的建筑材料都实行最低价中标,这个已经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1/2 记录数: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页-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