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国标出台 红木市场将走向规范
一直以来,红木家具都被誉为家具中的贵族,虽然价格不菲,但对于红木的爱好者来说,无论多贵的价格都无法阻挡他们购买的热情。
2000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通过了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红木)》,简称《红木国标》。国标使以前特指某一材质的“红木”变成了一个集合类概念,包括5属8类33种硬木。十多年来,国标中的33种木材构成了红木市场上的“红木”,也已被很多人所认知,但纷繁的红木类别却让消费者感到一头雾水。在消费者的普遍概念中,红木比非红木的树种身价高,而在市场中红木内部各种材质之间品质和价格相差悬殊,例如老红酸枝交趾黄檀和新红酸枝巴厘黄檀、奥氏黄檀等就有很大差别。
很多红木家具消费者和收藏爱好者,在逛红木家具市场时,看着种类繁多的红木家具,心里总想着一句话:“红木水太深。”由于红木材质、制作工艺等不同,红木家具价格差别很大。
在《红木国标》中,对红木家具的定义进行了明确和规范,要求红木家具产品应具有产品保证文件,包括使用说明书、产品质量明示卡和产品合格证(一书一卡一证),这被称为是红木家具的“身份证”。若买卖双方发生纠纷,这些文件将有利于消费者维权。
“一书一卡一证”上要求写明产品所使用的产品用材、名称、工艺、生产日期、安全提示及使用说明等,这是消费者维权的利器,商家必须对自己标注的这些信息负责,一旦弄虚作假,消费者可凭此进行检验索赔。相关专家表示,“红木家具”只是对中国传统硬木家具约定俗成的一个叫法。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左右,市场上开始把紫檀、黄花梨等珍贵的热带雨林所产木材制成的家具称为红木家具,实际上,就是以明清家具款式为主的中国传统家具。为了避免买到假冒伪劣红木家具,在购买红木家具时,要先认准原材料,同时还要注意内在的工艺和构造。
《红木国标》的出台无疑给目前无序的红木市场制定了一个框架。对于消费者而言,以后在选购相关的产品时,也多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标准。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