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进入薄利时代
从2009年开始,我国的光伏产业接连遭到来自美国欧盟的“双反”调查,此外由于全球产能过剩,自去年年初以来,光伏产业进入薄利时代,今年一季度的行业平均利润低于8%。
我国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和瞬间衰败,都绕不开补贴因素。正是在国内外补贴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几年前就成为世界第一大光伏产品生产国。然而这是一个揠苗助长的行业。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卫平认为,中国光伏产业最大的麻烦是“两头在外”,也就是高端的原料必须靠进口,整个的大市场又在海外,没有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发达国家,第一控制的是高端原料的生产,第二普及它的使用,我们国家正好相反。因此,一下子撤出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是很难的。政府不该撒手不管、完完全全以市场的力量让这个行业自生自灭,从成为第一大生产国起,产能过剩、缺乏核心技术这两大问题就在堆积“危机堰塞湖”。
作为已投入巨大资源的朝阳行业,如不继续扶持,将面临巨大沉没成本,还会在新能源格局中落伍。将补贴进行到底,是救赎光伏产业不得不走的路径。
然而,怎么补,补在哪,成为政府必须直面的问题。专家分析,过去,我们常常在生产能力的培育上下很大的功夫,地方政府为了把企业做大,追求产能,产能一上来就补贴,短时间虽然扩大了生产能力,但极易让价格成本发生扭曲,最终造成产能过剩。
谈补贴,就必须直面产能过剩、缺乏核心技术两大问题,如果只是为避免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关门,等于继续堆积“堰塞湖”,延迟崩溃时间而已。包括补贴在内的整套政策,应能推动产业整合、技术革新、成本控制,才可令光伏产业度过寒冬。尤其是鼓励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有所作为。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