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以量取胜时代已经过去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在出席第七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时表示,从去年下半年以来钢铁行业所面临的困局来看,目前中国钢铁行业以量取胜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钢铁行业“适者生存”,国内钢企一定要做好转型升级,适应时代发展。
朱继民表示,“十一五”期间,随着兼并重组步伐的加快,我国特大型钢企集团格局已经形成,钢铁工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仍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继续努力。
一是粗钢产量5年跨越了三个台阶,继“十五”粗钢产业突破了两亿吨、三亿吨之后,“十一五”时期在强劲的市场拉动下,2006年粗钢产量跨越了四亿吨的台阶,2008年跨越了五亿吨的台阶,2010年跨越了六亿吨的产量,2011年粗钢产量达到了6.83亿吨。
二是钢铁工业装备大型化、现代化取得了重大的进展。2001年仅钢铁协会的会员企业1000吨以上的大型高炉已经达到249座,而5年前全国1000立方米以上的高炉仅88座,目前宝钢4966立方米,首钢5500立方米,沙钢5800立方米的高炉,进入了世界特大型高炉行列。
三是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竞争力明显增强。在目前统一的22大类钢材的品种中,2005年有9类钢材品种达到95%,2010年只有18类钢材达到了这个比例。
四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十一五”时期钢铁工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真空精炼、大方批练铸等装备技术的国产化,标志着我国钢铁工业已具备主要工序,核心装备与工艺的技术能力,标志着我国钢铁工业具有千万吨级钢铁的能力。
五是节能环保投入加大,节能减排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十一五”时期钢铁企业在节能环保、污染治理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
六是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的格局基本形成。过去5年是钢铁行业兼并重组进展最快的五年,跨省市兼并重组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朱继民表示,钢铁业在“十二五”期间应该把产品升级放在首位,加快产品升级,全面推进钢材品种、质量和标准的提升,将提高面大、量广的钢材档次、稳定性作为产品调整的重中之重。
朱继民同时表示,应该加大钢铁企业的资源保障能力,要积极建立与资源所在国家利益共享的对外资源的开发机制,实施投资区域多元化,在具有资源优势国家和地区以及周边国家建立稳固、可靠的铁矿石、焦煤等原燃料的供应基地和运输保障体系,同时还要进一步规范国内铁矿石市场秩序,加快建立废钢铁循环利用体系。要继续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强钢铁材料的延伸和协同,建立钢铁企业与下游用户战略合作机制,发展钢材深加工,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的程度。
近年来,中国钢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低端投资过快,产能过剩难以改变。朱继民指出,在很多地方,中小钢铁企业的产能扩张是受到地方政府鼓励的,要改善产能过剩的局面已经不单单是钢铁业本身的事情。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