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建设 岂能上演“李鬼变李逵”
茅店集团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十多年前武汉一所知名中学搬到附近,约2000年,茅店村掏钱建了6栋宿舍楼,取名茅店学生公寓。去年,来了几个人在楼外墙上钉了“公租房”的牌子。至于这栋楼怎么就成了保障房,他也不清楚。
保障房竟能贴牌生产,真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把宿舍公寓钉上个“公租房”的牌子,顿时“李鬼变李逵”。有关部门的神奇想象力,真让人佩服之至。怪不得,一些基层住房保障部门官员称,“完成保障房任务,没有什么压力”。
“贴牌生产”竟还有官方术语,被称为“筹集”,有官员直言不讳,国家强调“新增”没说不可“筹集”。所谓筹集,就是把辖区内过去居民建的出租房,工厂原有的宿舍等贴牌,算作保障房。据报道,武汉东湖高新区一位规划局官员称,我们以筹集为主,建设为辅。该区60%以上的保障房都是筹集而来。
有趣的是,就在今年2月底,武汉市长唐良智与相关职能部门和城区签订“军令状”。并表示,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按时完成,是头号“幸福工程”、重要“经济工程”和重大“发展工程”。
靠这种“李鬼变李逵”的把戏,保障房建设当然能够按时完成,只不过,幸福、经济和发展这些关键词汇,被从保障房建设中剜除了。按照住建部副部长齐骥此前透露,全国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投资将达1.3万亿元。
建设保障房的主要目的,除了给低收入群体提供廉价住房外,还在于借助保障房建设,带动消费,扩大内需,促进住房相关产业发展,对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重要作用。显然,以筹集的方式,固然能够很快完成任务量,可其对经济社会的作用降至最低。
然而,事实更加触目惊心。渣打银行于2012年2月底3月初对成都、武汉、南京、杭州、西安、石家庄、中山和肇庆等8座国内二三线城市的30家房地产商进行了调研。3月30日,渣打银行发布一份调查报告,真正属于新建的保障房建设不足30%。
原来“贴牌生产”保障房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只是不为公众所知罢了。地方政府不愿拿地,更不愿意掏钱建设保障房,又得完成中央的保障房建设任务,于是,创造了“筹集”这个和政策打擦边球的词汇。
照此态势,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的宏伟计划,令人心忧。地方政府的此种行为,不只是对中央政策的嘲弄,更是对民众尊严的戏谑。保障房建设进度缓慢,甚至存在质量问题,已被公众诟病已久。建设保障房是国家的整体规划,关乎民众的切身利益,岂能“贴牌生产”糊弄了之?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