橱企开店成功率的“不疾而速”
【中国建材网】关于这个词,以前也有提及,但是在重点谈这个问题时感觉又是不一样的。何为不疾而速——简单说来就是:做好内功,练好企业自身的实力,把基本工作做好,做好口碑,到时候不是你去找加盟商,而是加盟商来找你,这在前期是很慢,但是后期,口碑形成,你得学会控制了——最明显的例子是金牌(有的朋友可能会讲欧派,欧派不算这个概念的,欧派要讲的话要另起一个话题,毕竟欧派的形成有其特殊性),但这里不讲案例,只是讲这个理论。(前面MS很正统,不是老肖风格)
讲起“不疾而速”这个概念,会牵到一个怪圈——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我们是先把市场做起来,把加盟店多开起来形成规模后甄选还是先做好几个精品店然后以点带面——先有量还是先有质(质量质量,自然是先有质再有量了,标准的中国式哲学,你听说过蛋鸡,那是讲鸡的,你听说过鸡蛋,那是讲蛋的,但你听说过量质?此处参考,不做实质分析)。分开来讲这两条路。
招商时多撒网,多点开花,招起无数加盟商——当然要给足够的优惠政策,管他质量如何,先招进来再说,培训?有,但是只是走个过场;维护?有,一般两年一次;物流?还好,只不过经常出点小事;生产?当然有,不过,经常出质量问题;飞单?飞就飞吧,反正我量大,跑一个两个没问题——这是中国大部分厨企现阶段的状态,当然,症状有轻有重。等规模起来后,挑质量稍好的加盟商留,质量差的,直接扔掉,反正我店面多的是,不差你一家两家,虽然说好的加盟店不多,但差的加盟店我一次不多扔,就扔两三个,一边扔,一边招,一边招,一边扔……这是第一种情况,先把市场做起来,规模形成后对加盟店甄选。
第二种情况的做法是做好你的内功,产品质量?那一定要过硬;设计风格?一定要引领国内潮流;体系?当然一定要先做好,哪怕是后来再进行完善。一个店面一个店面的做,哪怕一年只有两家加盟的,一定把控好加盟商质量,做一家,响一家,然后配以适当的宣传,慢慢加盟速度就起来了。这属于标准的“不疾而速”。
这两种情况,在于盈利模式有区别。第一种一般是现实性做法,完全商业运做,至于所遇到的不足,边行走边改进。这种情况前期建厂投入、大规模广告投入、地面部队进行点对点开拓,大概只需一年就基本可以持平——当然我指的不是千万或是上亿级别的投入——但持平期时间很长,因为加盟店在不断的开拓,不断的关闭,招商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体系与内部改进在不断进行中,这种情况如果做得好,那是改进期很快并且很有力,市场维护做得到位,那能形成个全国性的大品牌;如果做得不好,改进期比较慢,那不好意思,你的结果是死路——要么沦为材料经销商,要么直接不在厨柜行业里生存。第二种做法是理想性做法,前期我慢慢磨,慢工出细活,一件一件精品往外走,开一个店面我挣一个店面的钱,待大家都知道开我的店会挣钱,那我再稍快点,但我还是要控制质量的,我不能砸了我的招牌,总有一天,我能开到全国各地都有我的专卖店,到那时,我××是行业里的绝对牛B人物,我的品牌绝对是牛B品牌,我的钱,绝对是牛B地大把大把的——这种做法颇有点厚积薄发的味道。这种情况一般企业的成长期会特别漫长,会有很多人耐不住寂寞,企业不见特别明显的发展。做的好了,直成为行业翘楚,做不好,固步自封,永远走不出那个小圈子。
讲起来真简单,虽然说的不太有条理,但大体情形是这么个情形了。
我们要怎么来做才更好些呢?当然,无所谓对错——就像营销理论一样,现在有很多评论家在讲这种营销理论有问题,那种营销理论有缺陷——上面说的这两种情形也都有缺陷。但是,就不做了吗?——实质上,无所谓对错,所谓的对错,都不过是在于你的具体操作,每一种操作都可能成功,每一种操作也都有失败的案例。必须要明白的一点,不论做什么,哪种思路,动作一定要快,挖掘的一定要深——蓝海在哪里?它在红海的下面(此部分为题外)。
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两种情况的缺点,我们明白缺点了也就自然会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