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小企业竞争利器:速度冲击规模
【中国建材网】笔者最近接触了一位建材行业的老板,这位老板目前全国有三百多家店面,总销售额在一个亿左右,面对明年预期的建材行业的寒冬,这位老板有点一筹莫展,更雪上加霜的是,近几年家居建材行业的所谓大鳄,年销售规模从十几亿到几十亿不等,纷纷试水这个新兴的建材行业,面对这些行业的“巨无霸”式的竞争对手,这位老板更显得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应对。笔者告诉这位处于“忐忑”状态的建材老板,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来说,要想做大做强,永恒不变的竞争法则就是“用速度冲击规模!”。
笔者当年服务海尔集团时,对“速度冲击规模”有刻骨铭心的体会。众所周知,海尔诞生的时候,就是一家破败的冰箱工厂,家底几乎是一穷二白。当时,洋家电已经是群雄环伺,海尔一出生面对的就是这些实力强大的、国际级的家电大鳄。海尔之所以能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在强势洋品牌的夹缝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标杆企业,“速度冲击规模”的竞争法则功不可没。
在2002年举行的一次互动培训课程中,面对70多位中高层经理,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提出了一个很像“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你们说,如何让石头在水上飘起来?”“把石头掏空!”有人喊,张瑞敏摇头。“把石头放在木板上!”张瑞敏说:“没有木板!“做一块假石头!”大家哄堂大笑。张瑞敏说:“石头是真的。”此时,海尔集团一位副总裁顿悟:“是速度!”张瑞敏斩钉截铁地说:“正确!”他接着说:“《孙子兵法》上有这样一句话:‘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能使沉甸甸的石头飘起来。何况是大石头,我们经常看到洪水来临时,水面上甚至飘着几顿重的汽车。
海尔对“速度”的执著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贴满海尔工厂、办公室各个角落的是海尔的行动理念“迅速反应,马上行动”。海尔历年的战略口号里,无论如何变化,总是少不了“速度”二字。海尔是“速度”的最忠实的践行者和最大的受益者。“速度能使沉甸甸的石头飘起来”的潜台词是“速度可以冲击规模”,速度可以以弱胜强!
一位曾服务海尔的广告公司的老总对海尔的速度感触颇深。据这位老总讲,他下午刚在海尔青岛总部确定的一个营销方案,第二天飞回北京,吃惊地看到所有的北京家电卖场里这套方案的所有POP(活动物料)已经在卖场全部布置完毕。这就是海尔速度从一个侧面的剪影。
大企业是航空母舰,运行平稳,抗风险能力强,这是大企业的优势,但这也是大企业的劣势,就是船大难掉头:对市场反应速度慢,决策流程长、决策慢,执行周期长,执行力度很容易逐层递减。小企业相当于小舢板,天生的基因和优势就是机动灵活,船小好调头。小企业要想用好“速度冲击规模”的竞争策略,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速度呢?
一是对市场反应的速度。小企业千万不能做温水里的青蛙,要有广泛的触角深入市场、深入终端一线、深入消费者,对市场的变化和风吹草动能马上感知到,能快速地反应和对策。对许多小企业的老板来说,向娃哈哈的老总宗庆后一样,一年三百多天时间,两百多天都在终端行走的风格,不一定都去效仿,但确实值得学习。
二是决策的速度。小企业的优势就是基本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决策链条特别少,决策时间可以特别短。认定了正确的方向和策略之后,就应该迅速组织资源,迅速决策,当断则断。
三是执行的速度。这是所有中小企业都欠缺的,这也是海尔做得特别到位的地方。就拿海尔中国式管理中的最简单、最容易的“OEC日清管理”,笔者在海尔总部的时候,每天都看到若干的企业来海尔参观学习,但真正能做到的,寥寥无几。所以,海尔敞开给你看,知道你看了,也学不会!很简单,让海尔集团上下,五万名员工二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日清管理,只有海尔能做到!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执行动作到位的执行力,是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而成反比关系的。所以,对小企业来说,更值得珍惜和倡导的,就是执行力。这让笔者又想起了在企业里边关于执行力最霸道的一句话: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在执行中理解!
四是修正的速度。小企业确实是船小好调头,但并不能保证每次调头,方向都是正确的。没关系,只要在运动中调整,运动中修正就行了。当然,每次错误的调头,都要耗费企业的资源,都要有机会成本,所以小企业虽然好调头,相对而言,还是要谋定而后动,匹夫之勇的速度并不是真正的速度,运筹帷幄的速度才是真正的速度。
前IBM总裁郭士纳,力挽狂澜,把IBM这个濒死的庞然大物从悬崖边拽回来后,出了本有名的书,书名叫做《谁说大象不能跳舞?》。坦白地说,跳舞并不是大象的本能和特长,能跳舞的大象毕竟是极少数,跳舞是形如蚂蚁的小企业应该具备的本能和特长!总之,小企业成功的道路千千万,但有一条永恒不变的竞争法则:速度冲击规模!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