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陶都距离“玩陶业的华强北”有多远?
取出面前的这块泥巴,先用手感受下它的泥性,湿润度和柔软度刚刚好,在拉胚机上,随着机器转速的不同,泥巴在手中从平面到立体,手眼心的协调全是心神意念的传递……6月9日,正值端午节假期,早上8点半,走进位于石南大桥桥脚的石湾新美术陶瓷厂,一场陶艺互动亲子大赛迎来了500个家庭的火热报名。
火爆的群众参与热情,远远超出了主办方原本设置的200个报名名额。事实上,跳出传统小众行业的思维局限,以玩转泥巴来切入,瞄准青春与未来,激发传统的底蕴,陶泥将带来别具延展性的产业链条。从这个角度说,佛山能否把陶泥链接起来的第三产业,做成这座城市的“第一产业”?南国陶都佛山距离“玩陶业的华强北”还有多远?
平日静悄悄的石湾新美术陶瓷厂里,这组别具岭南建筑特色的园林里,在6月9日当天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非遗开放日”。尽管正值端午节假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泽棉等已经埋头在创作室里创作,等待与市民群众来一场零距离的互动。
另一边,石湾新美陶厂的大会议室里,以龙舟为创作主题的石湾陶艺互动亲子乐大赛,在当天上午短短两个小时里,接待了300多个玩陶家庭。会议室位置明显不够,走廊的檐下也都摆上了座位,尽量满足大家玩一玩泥巴的兴致。
“佛山人对这类活动的热爱出乎意料,非遗开放日免费亲子陶艺名额征集的消息一放出去,就收到了500个家庭的报名,远远超出原本设置的200个家庭的名额。”石湾新美陶厂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这可以理解为大家对传统手工的重视,也可以视作普罗大众在休闲生活中,对泥巴表现出最淳朴的情感回归。
活动现场,每个座位上一块泥巴、一个简单的辅助工具、一杯保持泥巴湿度的水,参加者们已经迫不及待开始了创作。现场有陶艺大师为大家做示范,但是小朋友们并不拘泥于传统的龙舟形象,小朋友们的创作可谓天马行空,各种龙舟竞渡的形象呈现在自己手中的泥巴上,尤其是龙舟的头部和尾巴,是大家发挥想象、花心思创作的重点。
“玩泥巴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们走向审美艺术的开始。”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庞文忠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以及佛山市首个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石湾新美陶厂以“非遗开放日”系列活动的形式,迎接普通群众走近陶艺这项传统非遗,感受石湾陶塑的魅力。
不只是亲子乐陶艺大赛,亲手玩了泥巴之后,市民群众可以带孩子进入二楼的工作室,在这里参观陶艺生产制作流程。美陶厂内的同庆石湾公仔博物馆、亚太大师馆、刘传纪念馆、美陶艺术长廊、珍陶馆、家居情景馆等,迎来众多市民家庭零距离感受陶瓷和陶瓷带来的家居新体验。
然而,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够便捷地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特别希望带两个孩子前来体验一把的张女士说,有点遗憾,班级里的小朋友们想“组团”参加,但看到活动信息时已经晚了。“这周末特别想带孩子们去玩玩泥巴,自己和朋友们也想去体验下。亲们有合适的地方推荐吗?”在张女士两个孩子的班级家长群里,这样的互动几乎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出现。
2017年,张女士一家从广州来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工作。“在此前的印象中,这里是南国陶都,是中国陶谷,千年窑火不熄,但实际却发现,能够让人玩一玩陶、相对比较有情调的陶文化休闲空间,其实少之又少。”
参加了新美陶厂活动的石湾二小的家长告诉记者,此前,孩子们曾在南风古灶的一家陶吧玩陶,但这家陶吧也已经转型,比较少从事陶艺培训教学了。记者专程前去了解后发现,这家陶吧的年轻创业者们,在柴烧茶具方面逐渐开拓出较为稳固的市场,创业者们此前专注的玩陶教学于是逐渐淡出了业务范围。
“如果在这样一个岭南文化核心展示区域,有体验亲子玩陶、体验佛山陶文化的空间,就完美了。”无独有偶,专程带家人从东莞来佛山岭南天地游玩的阿文,坐在岭南天地露天树吧下,看着鳞次栉比的岭南建筑特色镬耳墙和如织的人流,发出感慨。
作为岭南文化集中体验之地,岭南天地为佛山人和过往游客提供的,更多是一个把脚步放慢的空间。“静心感受陶瓷之都的陶泥、与三五知己静静地品茗小酌,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如果能有这样的配套,对于游客来说,将是非常难得的体验。”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事实上,佛山制陶从唐宋以来,窑火不熄,一代又一代的专业创作者不断玩味着陶瓷的泥性与釉性,匠心独具又与时俱进,时至今日,佛山是艺术陶瓷领域国家级大师云集的一个产区,佛山建陶工业产业更是独占鳌头,引领,陶瓷是这座城市当之无愧的产业名片,佛山陶瓷更是积淀和凝聚了鲜明的地域特征。
“陶泥可以链接的东西有很多,佛山陶本身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包容性。”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佛山市工艺美术学会会长封伟民认为,这种包容性的背后,关乎的是佛山这座城市的胸怀与胸襟。
现在,对于更多普罗大众来说,在休闲时间与家人朋友一起,手工制作平面的、立体的、具象的、抽象的泥巴等各种尝试中,体验一番手工创造的快感,让心灵回归自然,陶艺创作意味着一种休闲的生活方式。问题在于,佛山可谓在工艺技艺层面愈发精致纯熟的产区,但一直缺少的却是开放的公共玩陶产业平台。
“如果佛山能够搭建一个透明开放的公业链平台,吸引外来的陶艺家、吸引对佛山不太了解的人们,甚至是吸引并没有从事过陶艺创作的普罗大众,都能够来到佛山、来实地感受它。这是佛山陶文化的包容,是佛山的胸怀与胸襟所在,而泥巴其实就是佛山这座城市的独特IP。”封伟民认为。
“在极致追求工艺精致的道路上,陶艺反而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一位不愿具名的陶艺家向记者感慨道。十年前,从美院毕业后来到佛山,按照传统产区的师徒传承模式,他师从一位大师做学徒,但事实上,对于外来者而言,其实难以有直接的机会学习大师成熟的釉料调制核心方法。“这种传承模式起初令我感到很困惑。”这位陶艺家向记者表示,相比之下,随意走进景德镇的一家釉料店,你想要陶瓷烧制出来形成何种效果,釉料店的老板都会热情地告诉你:“试试玩个冰裂纹?那就用这个,调制比例是这样的。”
“佛山一直缺少一个透明的、公共的玩陶产业链。”青年陶艺家方颖图认为,我们到深圳华强北,自己可以一路买齐手机零件,完成手机组装,而一个初出茅庐的学院派年轻人或者说有兴趣玩一把泥巴的人,如果到南国陶都佛山,哪里能买到陶泥?哪里能买到釉料?哪里能找到翻模师傅?哪里又有公共窑可以使用?很难。这个链条始终是一个封闭的圈子,开放的平台太少了。
方颖图是2012年从广州美术学院设计系毕业后,来到佛山的。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很多同学到了景德镇,最终留在了景德镇发展。作为一名石湾新美陶厂的80后年轻人,非常关注外地的年轻人来到佛山怎样把生产成本降下来的问题,在这里,买泥、买釉、找师傅、找窑炉,入行门槛之高,透明开放的产业链之缺,让不少年轻人望而却步。
业界呼吁,在佛山荣膺中国陶谷小镇的荣誉下,普罗大众接触泥巴的途径需要越来越多、越来越便利,一个公开透明的氛围、一个开放透明的玩陶产业链,是让更多人更容易接触陶艺的基础。而另一方面,眼下,一年一度的美院学生作品展门票炙手可热,但佛山每年能够在这个时候吸引多少学院派年轻人来到佛山,充实佛山的创意设计力量,为佛山制造业产业的“设计+”转型贡献智慧力量?
“吸引他们来到佛山,还要帮助他们能够在这个圈子里生存下来,谋求更好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说,一个开放、包容的产业链,将成为佛山扩大创新基数寻找人才资源的第一动力。”封伟民认为,虽然相比以前,佛山陶文化产业链的相关主体已经相对多元化,但是这个产业链上的从业者还是太少了,要容纳更多的人到佛山来从事陶文化行业,必然需要更广阔的平台,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就需要佛山陶在全国的竞争力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封伟民说,粗略计算下来,目前,按照有一条小型的窑算作一个工作室来计算,佛山石湾目前大约有400—500个工作室,从业者大概只有一两万人。相比之下,可以看看国内外成功的产区经验,比如,据说景德镇50万人中有30万人在从事陶艺,有这样的人群、这样的平台,才会有这样的活力。
“佛山陶艺要繁荣起来,就需要各个层面的引导,吸引更多人进到这个圈子里来。老百姓和地区经济要能够受惠于这个地区的文化,真正具备了包容性,才会有不断的源头活水、才有不断的激活与创新,这将会衍生出以文化带动文旅商业、甚至是带动整个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功夫与陶泥,在一动一静之间,担起了佛山这座城市的传统文化底蕴架构。一块泥巴,佛山能不能玩得转?这背后,关乎这座城市跳出传统意义上陶瓷文化的小众领域,以开放的视野重读城市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艺术家意识到,激发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佛山在这方面的二次创业,必定是一个传统为底,青春为魂的变革。
“我今天约了幼儿园的园长洽谈陶艺教育。”一嘉陶艺创始人刘议文行程满满,与幼儿园和教学机构合作开展陶艺美育课程是他正在忙碌的事情。他曾把第一家玩陶吧开进南海万达广场。以玩陶开启创业的新阶段,这其实是他作为父亲送给女儿一嘉的礼物。
“陶艺在传统领域是一个小众行业。我自己也曾经问过自己,我做陶艺是为了什么。”刘议文早年在景德镇创立陶艺工作室,他的随心陶坊陶瓷饰品专卖店不断发展壮大。直到看到女儿一嘉动手做陶的过程。他深刻地感觉到,小朋友的动手能力和专注力在玩泥巴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从这个角度说,陶艺不只是泥、釉、火的艺术,也不只是单纯的传统文化,它是一个美学实践的过程,是美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美学元素。于是,刘议文开始专注于陶艺教育。
决定布局广东市场后,2015年,他在南海万达广场开设了第一家陶吧,2018,一嘉陶艺开始迅速扩张。佛山石湾店、狮山店、伦教店、兴宁店、从化店、湛江店等陆续开张。在佛山石湾的总部,他们尝试开设了全国陶艺师特训营,进行陶艺师人才的培训和输出。
不同于紧抓幼儿陶艺美育教育的市场,传统为底,青春为魂,一场瞄准了青春力量的传统文化变革正在到来。有一定的审美认知,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对于艺术品,是基于真正的喜欢才购买,并且买回去,是能够摆放在日常家居空间里,每天看上一眼,心领神会。这是青年陶艺家赵淋对作品受众作出的“用户画像”。“限时特惠 顺丰包邮”,“六一”儿童节,赵淋的作品《食梦貘》在互联网上大受欢迎。
“你是否还认为佛山陶艺曲高和寡、遥不可及?你是否还在苦等‘双11’熬夜秒杀?不,非遗人该有自己的态度。”石湾新美陶厂也在自己“造节日”,为期一个月的“六六大顺”非遗购物狂欢节,让非遗拥有一个自己的节日,众多非遗陶塑作品以全年最低价格销售,石湾美陶京东官方旗舰店、淘宝直营店、微商城,全场折扣、全场包邮。在佛山产区,陶艺与互联网的碰撞,就这样毫无违和感地出现了。
而在车水马龙的佛山大道一侧,陶艺收藏家吴国伟开始尝试在东方瓦园开设玩陶区,以陶为媒,融入美食、咖啡、禅茶三味,适合亲朋好友们在“世外陶园”的氛围中小聚。
“在接待一些孩子组团来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在一起做陶玩泥,家长们喝茶聊天增进互动,褪去平日的浮躁,打磨耐心与专注力,这是佛山人非常认可和享受的一种休闲方式。”吴国伟更希望,吸引更多人走近陶瓷,近距离感受陶泥,佛山的陶文化不是高大上的“阳春白雪”,不是在陶艺家的创作室和收藏家的收藏柜里,而恰恰就在这周末的休闲体验中,融入于佛山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中。
从这个角度说,玩转泥巴可以带来的产业链具有特别的延展性,而这将是一个更具有长期性、影响力的行业产业。业界呼吁,佛山不能只有浓缩自身历史的陶瓷博物馆等静态展示空间,佛山可以深度发掘、激发陶泥的拓展能力与带动力,让更多人接触陶泥、亲近泥巴,为年轻人“造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佛山的城市影响力,这更是一种激发城市IP,把佛山陶整体的影响力“打出去”的重要方式。
马赛克拼贴可以玩、陶瓷主题餐厅可以玩、陶瓷交互体验更可以玩……记者曾前往莺歌区,亲身感受了莺歌是如何把玩陶这个第三产业,做成了实实在在的“第一产业”。
莺歌是一个以陶为媒,又融合多种元素,能够让时光和游人的心灵慢下来,静听灵魂声音、静享泥土芬芳的小镇。除了博物馆和艺术馆让人“高山仰止”之外,这里的泥巴以多元互动的形式,非常亲民。
“远离尘嚣的杂乱,重温泥土的芬芳”、“搞得浑身沾泥巴,换来满脸是笑容”,这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宣传语,出现在莺歌大大小小近千个铺面里。即便是只有50平方米的小店里,店主都要辟出一大半空间给游客们DIY体验,而贴在墙上或通俗易懂、或高大上的标语,更鼓励人们放下旅途的疲惫,亲自参与到捏泥巴的欢乐中。
在这里,即便是佛山人早已经习以为常的、五颜六色的马赛克格子,也能够成为家长和小朋友们手中最有趣、最具创意的手工贴面工具,以马赛克拼贴为主题的体验店里,一张小凳子、一个创意小钟表,都可以由家长带着小朋友,使用各色马赛克把它们重新打扮,然后购买回家。
陶瓷吸水杯垫、陶瓷手机壳、陶瓷搅拌杯……在众多店铺中,玩陶的区域会占据铺面面积的一多半,工作人员会在这里教授游客们,用泥巴来制作陶瓷风铃、陶瓷小鱼、杯把、皂碟、名片座、杯盖等等。
有得玩,还要有品与休闲。莺歌的画廊和陶文化主题餐厅众多,这些画廊和餐厅大多以简约、唯美的装修风格,匠心独运,小到洗手间的装修细节,大到整个餐厅里弥漫的艺术气质,美学无处不在,艺术无处不在。环境空间的装饰加上服务员训练有素的艺术讲解,陶瓷主题餐厅或者说画廊的艺术气息,立体而生动。
“以天地为师,以人为本,分享生命的美好,简约灰色静谧里收藏人文与自然。”这样的陶文化主题餐厅非常打动人。莺歌的陶园餐厅,就打出了“复合式人文艺术餐厅”的概念。
欣赏中西艺术品的同时,游人们可以进入陶文化主题餐厅,开始一场视觉、味觉、嗅觉等多重感官享受之旅。尝一口菜根香,饮一瓢茶水甘,复合式餐厅惊艳的景观设计,是结合艺术创意料理的经典人文场域。随着建筑安排的路径,在美术馆中游历穿梭,随着季节的不同变化,每一方停留驻足的角落,都融入了人文想象形成不同的风貌景象。自然、生活与人文空间,在这样的餐厅里交织成一种复合式的用餐体验。在这样的一家陶文化主题餐厅,人均最低消费约300元,可以享用到美国12盎司牛扒。
开放休闲、生活美学……以玩泥巴链接的艺术创意料理的人文场域,是作为一个近悦远来的国际陶瓷圣地不可或缺的要素。而陶瓷日用化、美学生活化,贯穿于小镇的陶艺店铺、建筑、美食和人文环境。
将工作室设立在莺歌的瓷艺大师许朝宗表示,莺歌区各家门店都有邀请游人互动参与的“独门秘籍”。其背后,在莺歌从工业镇的转型中,注重陶艺与生活、文创与普罗大众的紧密联系。在这里,浓郁中国传统味道的福禄寿喜传统作品与学院派先锋艺术家专设的艺术展厅,互为映衬,冲击着欣赏者的内心。莺歌既有博采众长的新作,又容得下大量的抽象写意作品,本土化、艺术化与国际化并行不悖。
而在一些实验性的创作作品中,陶艺欣赏已经摆脱了传统意义上陶艺作品静观且单向的欣赏方式,加上了交互体验装置的新形式,正在涌现出来。具体来讲,融入了声响、灯光、影像等后,观众可以参与到陶艺交互作品中,获得视觉、听觉等不同层面的体验,甚至与作品对话,促进观众对作品的思考与探究,强化欣赏作品的带入性。新技术的加持下,陶塑艺术的载体正在发生质的变化,陶瓷艺术带来的交互式体验也更为丰富。
而在瓷都景德镇,陶艺街干净的街道两旁,是漂亮的小洋房,这里有许多陶瓷品牌,每一家店有每一家店的特色,艺术气息浓厚,非常适合闲逛品瓷喝茶。景德镇的三宝村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没有刻意的景点,画廊、艺术博物馆、手工杂货店、小剧场、咖啡厅、手工制作商店和其他艺术空间众多,建筑和展览都非常有设计感。游客可以慢慢体验陶器大师带来的精神盛宴,或者静下心来,体验指尖的艺术。而陶溪川则是一个从工业遗址转型而来的设计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这里的创意市集人气颇高,是“景漂一族”的精神家园。
在上海,上海市民可以前往上海市民终身学习陶艺创作体验基地。2013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依托高校、行业和各区县的公共教育资源,以整合社会文化资源,创新终身教育模式为出发点,组建了一批“上海市民终身学习实践(体验)基地”,创建包括红色文化、科普教育、文化艺术、海派文化、智慧生活、陶艺创作、服饰文化和创意手工等8个学习体验基地。其中的陶艺创作体验基地,是依托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应用艺术设计学院的陶艺和琉璃艺术工场,整合开发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拓展社会教育资源,为大众搭建一个开放、互动的终身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