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家居五金  卫浴陶瓷

让老外惊艳中国 让城市看见星空

零下20多摄氏度的气温里,90后摄影师储卫民扛着相机,独自漫步在格陵兰西部的乌佩纳维克小镇上,他想寻找一个更棒的角度,记录下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北极圈内人们的生活场景。

经过一个月的探索与等待,充满梦幻意境的作品《格陵兰的冬天》诞生了,并一举夺得2019年国家地理旅行摄影大赛的年度总冠军和城市组冠军两项大奖。由于中国的户外摄影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蹒跚学步的状态,此前夺得旅行者摄影赛奖项的大多是外国摄影师, 此次储卫民的横空出世,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获奖

数次深度寻访,从镜头里看见北极的冬天

储卫民获奖的新闻传回国内,让网友直呼“燃爆了”,不仅因为《格陵兰的冬天》有两项大奖的加持,更因为摄影师穿越无人区,独自一人寻访寒冷北极的经历十分生猛。对于户外摄影师来说,一张好作品的诞生,绝不是灵光一闪就按下快门,它需要前期漫长的铺垫与等待。

起初储卫民被网上流传的格陵兰风光照吸引,搜集了大量当地气候与地貌的资料,并制定了拍摄计划后,他想亲自去看一看格陵兰。2017年9月,储卫民开始了对格陵兰的第一次实地寻访。他和一位湖北友人一起,来到格陵兰南部峡湾的无人区,借助卫星地图的导航,一起徒步、划船,用脚步去丈量北极冰川峡谷的独特地貌。

储卫民说,出发前根据资料做出的摄影计划,只能保证拍出10张左右的照片“保底”,面对大自然的不确定性,拍摄时间和地点的控制则需要临场应变。有时一些神秘的自然风景,就藏在连卫星地图和无人机都难以捕捉的角落,需要徒步去发现。

两个月的徒步拍摄,储卫民将南部峡湾的风光装进了镜头里;每隔10天左右穿出无人区,到小渔村的短暂休息、补给物资,则又带给他新的拍摄灵感。“每次我们都会在小渔村住上一晚,了解了一些当地的社区文化和建筑风貌,它们有很浓郁的北极特色,很与众不同。”

2019年3月,储卫民又一次策划进入格陵兰西部,在当地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拍摄寒冬中北极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他先后来到唯一一个常住人口超过一万人的大型城市努克、以旅游业而闻名的发达城市伊卢利萨特,以及天然原始、鲜少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小镇乌佩纳维克。

“我希望通过各有特色的城市,从中选取代表性的切片,去了解格陵兰更加深入的一面。”在大城市与小镇的对比中,储卫民十分青睐乌佩纳维克的纯粹,他在一间咖啡馆的二楼一住就是一个月。其间,他认识了来自东欧和法国拖着雪橇穿越1000公里海面的徒步探险家,还和做咖啡的丹麦老板成了好朋友,也见过从其他城市来勘查案情的警察。

持续的观察让他进一步了解了当地人对抗低温风雪的生存方式,他选择把这种人与自然的互动通过镜头记录下来。“一到冬天整个格陵兰大地都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甚至大海都变成一片白色的冰,他们需要适应这样的天气。如果房子修成普通的颜色,很容易被白雪掩盖,不好辨认。”

于是当地人选择鲜艳、辨识度高的颜色漆在房子上,更早些时候的惯例,每种颜色还代表房子不同的功能。餐厅等商业建筑是红色,医院甚至医生的家是黄色,蓝色则是渔民的住宅。储卫民说,这样的设计不仅是人类适应自然而做出的应对,也体现着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如果有人突然身体不适,直接朝着黄屋子跑过去就对了。

在乌佩纳维克小镇,常住人口只有1000人左右,年轻人离开乡村,迁入城市生活,反而把这里变成未被城市化洗礼的保留地,传承着淳朴的民风。这座傍海的小镇上,不少居民以捕鱼为生,50元人民币就可以买到一条十多斤重的鳕鱼。

在小镇拍摄期间,储卫民还很幸运地赶上了每三个月一次的盛事——补给船到来。当船只运来新鲜的水果蔬菜时,小镇居民格外欣喜,奔走相告,争相到超市抢购囤货。储卫民形容大家高兴得仿佛过年一样,整个小镇都笼罩在快乐的气氛里。

乌佩纳维克的交通并不算便利,每周2-3趟航班联结小镇与旅游城市伊卢利萨特,而《格陵兰的冬天》就是在机场附近的山坡上完成的取景。在清冷的蓝色光晕中,房屋与道路被皑皑白雪覆盖,手牵手走在路上的一家三口,却传递出这个北极小镇上温暖的一面。也正是这个镜头,让储卫民理解了在北极的冬天里,人类为什么可以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

转型

从软件工程师到不莽撞的户外工作者

获得了国内外大大小小的摄影奖项,微博粉丝突破90万大关,但今年也只是储卫民全职摄影的第三年。之前,他就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计算机技术专业,毕业后又顺利留在当地的银行做软件工程师。但即使学业和工作繁忙,他始终坚持着摄影这个爱好。

从大学时攒钱买下第一台单反相机开始,储卫民彻底迷上了摄影。在网上找教程跟着自学,买一大堆书回来了解摄影的技术,他利用空余时间一点点摸索学习。

“最开始就是在城市里,什么都拍,练手。”直到大二申请到德国做交换生,一次在阿尔卑斯山徒步的经历,将他真正带向了户外摄影之路。看到当地的老人小孩都加入徒步的队伍,在积雪中前行,他被这种挑战自然的热情打动,随之对户外旅行摄影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把摄影作为爱好可以陶冶情操,但真要辞掉高薪的工作,背离多年学习的专业轨道,全职摄影,储卫民也难免遭受到来自家人的不理解。

“起初和家人有一些观念上的差异,但我也不是裸辞,边工作边做准备。”2017年年中决定全职做摄影的时候,储卫民已经可以通过接拍商业照片获得稳定的收入。今年3月拍出获奖作品的格陵兰之行,就是储卫民靠个人积蓄完成的自由行程。

户外工作不能莽撞,要有井然的条理和清晰的规划。每到一个新的拍摄地点,只要当地法律允许,储卫民就要先升起无人机,了解所在区域的完整地貌。在乌佩纳维克小镇拍摄时,储卫民就是在电脑上对照着无人机拍摄的小镇全景图,一点一点地分析小镇的地形地貌,寻找和规划拍摄地点。

事前做规划,然后提出风险预案也是储卫民一贯的行为方式。目的地可能出现的高原反应、极寒天气等等都在他的考虑范围内,根据当地的危险程度提前联络户外组织或雇用当地向导也必不可少。在应对变幻莫测的自然环境外,储卫民还会及时利用拍摄空余后期处理照片,便于查漏补缺,不留遗憾。

挑战

爬雪山、徒步无人区,高颜值照片来之不易

每次出门,储卫民身上仅摄影设备就有5-8公斤重,再加上自己的随身物品,总重量20公斤左右的大号登山包就是他在户外生存和工作的保障。根据当地气候,他准备有排汗透气、保暖和防风防雨功能的衣物,如果行程中需要户外徒步野营,行李中还会装上炉具、锅、睡袋和防潮垫。

每年除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在家,其他时候储卫民都行走在户外摄影的路上。长期外出工作,让他练出了快速打包行李的技能。“有的时候时间紧,临出门前两小时都可以打包完成。”

回想几年前他还是没有任何经验的户外“小白”,在德国做交换生时,去国王湖徒步,没有专业户外装备的他,走到鞋子都全部湿透,还遇到过至今记忆犹新的危险时刻。

大二时他独自一人去攀登瑞士的雪朗峰,当天的天气状况并不算好,阴天有雾的状况下,储卫民挑战登顶这座海拔近3000米的雪山。即使已经有过几次成功登顶海拔2000米雪山的经验,但当时的装备与经验仍欠缺很多。

下山时,储卫民意外走上了悬崖小路,天色渐暗,忽然而至的大雨冲刷着山坡,甚至引发了山洪。已经失去导航的储卫民起初在雷声和雨水中狂奔,一度走到了乱石堆里。

面对眼前的艰险情况,他只能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仔细观察周围的地势,寻找一切可能的生路。最终,他找到牧民留下的绳索帮助自己走出漫过大腿的水流,来到安全地带。

这一次荒野求生的经历让初出茅庐的储卫民体会到大自然的瞬息万变,却并未阻止他勇攀高峰的步伐。

在格陵兰的无人区,连日的大雨让他连续两天被困在帐篷里,微弱的信号很难与外界联络,他与孤独相伴,等待姗姗来迟的风景;在与强风的对抗中他努力站住脚;在雪地里他匍匐前进……高颜值照片的诞生,来之不易。

思索

认识自然的旅途中寻找更真实的自己

储卫民喜欢拍摄冰川、峡谷、星辰、极地等自然景观,在一次次的户外探险中,他和大自然近距离接触。遇到过危险,品尝过艰辛,他用镜头记录下对于自然的态度与感受。

他形容自己的状态是:敬畏自然,挑战自己。户外徒步不能莽撞冒进,要随时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有危险意识,保护自己才能拍到好照片。敬畏自然的同时,储卫民不断挑战自己的体能,攀登新的高峰。全球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储卫民的足迹已经踏上13座。

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亲近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储卫民的经历不断带给他新的思考。“每当我回到自然,发现一个登山包的物资就够我活一星期,吃顿泡面都是如此可口,快乐竟然是如此的简单,就会感到每个人在努力创造生活的同时,也需要时不时地停下来想想,自己是不是陷入了盲目的追寻,反而错过了身边的风景。”

户外摄影也促使储卫民思考着日常生活的本质。他说,旅行多了就会发现,许多东西带出去了其实根本不会用到,一周野外生存的物资就可以通过一个80L的背包全部解决。

“这在城市生活中是很难想象的,我们总会留意新款的汽车、手机、食物,觉得自己有很多需要,但其实‘剁手’之后就会发现,很多东西就是放在角落吃灰。”

储卫民说,商品社会的宣传通过符号化的方式赋予物品意义,让人们跳出实际需求去购买,觉得买了就代表潮流,但实际上它还是外在的东西。“比如到了户外,贵重的笔记本电脑、包包反而是大家避之不及的,这是户外经验里很有意思的反差。在真正野外的地方,我们反而带很少的东西,真正能和我们一起到世界各地到处走的,其实是我们的经验与见解这些内在的东西。”

浏览储卫民近几年的户外摄影作品,不难发现在冰川上、雪山前或漫天星幕下,经常会出现一个人小小的背影。储卫民说,因为个人性格和摄影风格,他很少拍摄人像,但在户外环境中,人是一个很好的参考系,比如以人做对比可以帮助大家了解冰面有多宽,同时也可以给自然风光带来情趣和故事。由于更喜爱独自拍摄,画面中的人物,大多数时候都是他自己,照片是通过遥控定时自拍的方法完成的。

几年下来,储卫民相继走过30个国家、200多个城镇,在认识自然的旅途中,寻找一个更真实的自己。

未来

生活不止眼前的996

虽然自己的作品获得了国际的认可,但储卫民坦言,从事户外摄影这项职业在中国仍然算是小众。多变的户外环境不仅考验摄影师的应变能力与摄影技术,更多的是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除此之外,长期的国外考察与拍摄,还需要语言交流能力和过人的胆识。

尽管难度很大,储卫民仍想为推广户外摄影做些什么。他利用拍摄的空余时间,运营微博和微信公众号“Thomas看看世界”,不定期分享课程,给网友讲解自己的拍摄、修图技术,也会分享旅途上的风光和见闻。长期的公益性分享、与网友互动,让他积累了一大票老粉,获奖之后粉丝们纷纷在微博留言中“恭喜托神”。

储卫民认为,每个人的生命脉络与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就会拍出风格迥异的作品,这样才能推动中国摄影师风格的多样化。今年3月,他和摄影师叶梓颐、王源宗一起在微博上发起了名为“5、10、100公里”的摄影公益活动。他们希望借由摄影,唤起身边人对于美好的认识。

储卫民说,当灯光熄灭,亘古不变的星空又回来了。即使人类文明有一天走到终点,宇宙的运行和规律也不会改变。在这样走出城市、返璞归真的理念下,几位摄影师邀请网友一起,在生活的城市向外逐渐走出5、10、100公里,仰望星空,就会发现城市不远处绚烂的风景。

他们希望这个计划的推广不仅可以切磋摄影技术,更可以形成一份中国的观星指南,告诉大家在哪里可以看到最美的星空景色。在参与星空计划的微博中,储卫民留言回复:生活不止眼前的996,还有身边的美好,比如你抬头看星空。

谈及今后的计划,储卫民说,仍然每年会留出1-2个月继续深入探索他感兴趣的冰山大川,包括小众的巴基斯坦北部山区和已经列入2020年初计划的格陵兰东部行。除此之外,积累了一票国际粉丝的他,也将目光重新转回国内。他希望多留出一部分时间拍摄中国西南地区的雪山、冰川等景观,并尽可能邀请国外的摄影师朋友加入。“许多人都以为只有欧洲、北极才有壮观的冰雪景象,其实我更想向大家介绍,中国的雪山同样很壮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