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黑漆路“油漆工程”本质是一场“豪赌”
2010年亚运前,广州市政府去华东考察,学到用黑漆替代沥青的方法,耗资4920万元将广州市内16座高架桥的路面刷黑。司机们反映涂装后的路面雨天易打滑。8月16日,广州市建委宣布,经过两年试验,发现黑漆涂路不能满足广州实际要求,将停止使用,任其自然脱落,改铺沥青。
城市发展需要尊重科学规律,对于新型建筑材料的引进和使用,抱以审慎态度既是一种负责也是一个对"科学规律"的尊重。在这场轰轰烈烈耗资4900余万元的桥梁"油漆工程",并没有看到决策者对于规律的把握,以及对可能的负面后果的预防,最终演变成一个"豪赌"心态下的政绩"牺牲品"。说当地的决策者在"豪赌"并不夸张,出于美化城市和营造良好亚运气氛的目的,改造桥梁外表无可厚非,不过一个简单的"考察",也仅仅是到华东某城市"转了一转",就要引进该城市的"油漆替代沥青"方式,这本身也是一个武断的决策。华东城市或北方城市与广州等南方城市气候截然不同,新材料的耐用程度一定不同;新材料对于城市人流车流量大小的适应适度也不同,广州市相关部门怎么就拍脑袋认为可以"直接照搬"呢?"橘生淮南"的代价和教训早已有之,广州市的"油漆工程"不幸再一次踏进了同一条河流。
决策者决策引进"外来技术",只是一个可能造成后果的开端,如果后期不是继续"豪赌",也不可能因此造成更大规模的浪费。一方面,这场"油漆工程"并没有看到决策者任何细节的审慎,给人的感觉就是完全是"蒙着脑袋猛冲",如果没有比较大的成功把握,原本可以先行试点一两座桥梁,取得足够的实践经验之后再确定下一步推广与否;另一方面,"豪赌"心态之下把原本可以预防风险的"招投标"程序完全废弃。为了所谓的"赶工期"、迎亚运,有关部门竟然连最起码的招投标程序也不要了,直接改成了"邀标的方式,即向特定的几家施工单位指定招标"。
在已经具有一系列巨大的投资风险之下,城市决策者却鲜遇到像模像样的"监督"。原本可以控制"豪赌者"胆量的财政预算审批,实际上成了摆设;后期的质量监督、质量评估和验收,公众的参与等,包括"一年后发现部分问题"原本可以及时整改的机会,都完全没有发挥作用。这样的一个从头到脚充斥着"官方单独"决策的面子工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笔者以为,当地的耗资4900余万元的桥梁"油漆工程",就和日前媒体披露的某地盲目引进种植名贵大树一样,注定要在"一场台风"和"风吹雨淋"的考验之下现出丑陋的原形。相关部门的决策失误责任必须追究,不追究无从与预防后来者;相关可以预防城市投资和建设风险的机制必须完善和发挥作用。真正将公权力关进笼子里,是一个多年来被无数次实践证明的道理。预防一个可以随意"掷骰子"来豪赌的"赌徒",唯有真正让公众捏紧他的"钱袋"。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