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叔20年圆小提琴梦 祖传制漆中药调色
继承祖传制漆技术中药入配方调颜色
家住白云区松溪北约的黄浩权出生于广州一个乐器世家,他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手工作坊,专门上漆、制琴、修琴。黄叔今年56岁,拥有上漆的家传绝活,1989年开始自学做琴,后来他的做琴、修琴技术负有盛名。现在黄叔到处游玩,把做琴当成副业,但只要一谈起做琴,黄叔就有说不完的话,用他的话来说“做琴,是一个享受艺术的过程”。
造琴和修琴成为黄师傅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黄浩权制作的迷你小提琴
一家七口曾有五人从事上漆
记者昨日在黄叔家看到,客厅的一面墙上挂着整整齐齐的十把小提琴,这些发亮的琴就是黄叔做好的成品,它们都在等待着“知音”。阳台上则晾着各种各样的木材,它们都已经被截成了报纸大小的板子,用夹子固定在一条绳上。黄叔真正做琴的地方是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间,工作台上摆放着各种工具,还有刚做好的面板。
黄叔说,他最初的梦想是做一名无线电工程师,还在读书时就自己做了一台收音机。后来因为父亲身体不好,所以才接替了父亲的班。据悉,上世纪80年代,黄叔家里7人中有5人在琴厂上班,他家的绝活是给提琴上漆。跟父亲学了两年之后,青出于蓝胜于蓝,黄叔比他父亲都要漆得好。
“上漆不仅仅可以令琴更美观,对琴的音色也有很大影响。”黄叔介绍,提琴的漆面讲究要脆、润、薄。太厚或者不均匀都会影响声音的震动,进而影响琴音。油漆主要分为三种:油性漆、酒精干性漆和化学漆。“润”讲的就是油性,所以要使漆面润,就需要油性漆,当然这也是最好的漆。
另外,制漆分为两部分,熬清漆和调颜色。黄叔把这些称为“秘密”,也是家里的祖传秘方。熬清漆主要用乳香和古巴胶,至于用料比例和时间都是很有讲究的。调颜色则用一些中药材,比如紫檀、麒麟血、姜王这种在中药店便能买到的材料。黄叔认为这些材料更健康,颜色也更持久。调漆之后就是上漆,上漆之后就是一个漫长的晾晒过程。“不干的话不仅发音不好,琴面也容易沾上灰尘。”据悉,好的琴往往要晾晒十年左右。
自学做琴20年注重细节
黄叔说,刚开始他只负责给琴上漆,所以只有别人送琴过来时才有活。1989年,他当时萌生了这样一个念头——“如果我自己也能做琴的话,就不用去求别人了”。于是,他买了书,开始自学起来。由于从小就接触琴,在工厂也见别人做过,黄叔学做起来得心应手。
黄叔做琴主要是做琴身,琴头和其他零部件都是从其他做琴的那里“进口”。
做琴身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木材。黄叔选的木材大多是东北松,木材经销商有新货时会告诉他,黄叔会尽量抢在最前面挑木材,否则好的木材就被别人挑走了。木材选好后,先到加工厂把木材切成报纸大小的小块,然后拿到家里阳台晾晒。
家里阳台的晾衣架上挂着一排新的木材。已经晒好的木板一块一块整齐地码放在一起,每一块木板上都有编号。
“木头至少要晒五年,要不然声音不脆。”黄叔说,所以每一块木板什么时候开始晾晒的都有一个标记。
木板晾好以后,先要在上面画图,然后再切割成琴面的形状。切好的琴面要成为真正的面板或底板,这其中还有漫长的一段细致活要做,这也是体现黄叔技艺精湛的地方。刚切好的琴面很厚,黄叔要在每一个音点上面标注出厚度,然后一点一点把每一个音点磨成相应的厚度。最后借助一块“低音梁”,把琴面磨成想要的弧度。
琴面做好之后,还得在边缘加一条黑白线,它需要把琴面的边缘开一条相应大小的槽,然后把黑白线镶嵌进去。“黑白线不仅可以使琴面更美观,还可以改变琴面边缘的厚度和密度,从而使音质更好。”但如今市面上的许多琴都是用机器直接切割,这些细节都没有注意。
做一套迷你小琴作纪念
黄叔没有店面,来黄叔这买琴的人都是慕名而来。
据黄叔介绍,生意好的时候木材一到就有人定了要做琴。除了做琴,黄叔也是个修琴的高手,现在作坊里还有三把从香港送来修理的小提琴。
如今黄叔经常出去游玩,做琴只是作为副业。
他还打算做一套八把大小不一的迷你小琴,目前已经做了六把,最小的琴身长4厘米,最大的琴身长十几厘米,十分精致。
黄叔笑着说:“这些已经做了十来年了,等做齐8把后,我打算把它们框起来,给自己作纪念。”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