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位”时代已过去 产品制造“出位”正当时
今天一早,有朋友打电话给我,劝我不要对近期发生的品牌清盘事件进行报道,因为觉得行业内目前已经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种负面的消息对于大家焦虑的神经并无好处。
我们无意去渲染任何事件,但准确传递行业的动态,并力求探究其变化本源,是一个媒体无法回避的天职。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而闭目塞听,或许可以让我们暂时逃避,但是对于解决问题并无帮助。
而且,行业里也不尽都是坏消息。另一个朋友来找我谈心,说他终于痛下决心,打算要自己创立品牌了:“很多行业内的人一说起创业,首先想到的就是去买设备建厂,我觉得设计和思想才是第一位的。在行业这么多年,我也挣了一点钱,现在是时候做一些我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了。”
企业的退出与进入,对于一个进入高速发展后期的行业来说,其实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优胜劣汰也好,新陈代谢也好,这是一个自然的规律。一个品牌的存续与否,内在和外在有着很多偶然与必然的因素,难以简单地归类为某个人的成功或者失败。因此,对于离场者,我依然保持尊敬;对于入场者,我始终保持善意。
只是,一向高速发展的陶瓷行业对于如今的低迷行情显然缺乏足够的准备;而更深层次来说,很多企业家以及高管,对于急遽变化的市场竞争法则,尚未来得及应对。
任何一个行业,在高速发展期,都显然并无太多规则可言。洪荒时代自然适用丛林法则,谁奔跑得更快,谁的攻击更凶猛,谁就可以抢占更多的山头,称霸一方。“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由于从来没有先例,所以根本没有人知道市场的边际在哪里。事实上,不管是国家的相关部门,还是严谨的专家学者,在制定规划和展望未来时,都一次次落伍于企业自身迅猛的发展。
当消费者对于任何产品都充满了渴求时,那是一个野蛮生长,仿佛天空才是极限的黄金时代,企业是无需去考虑定位的。试问,面对从天而降的金钱,谁还会顾忌疯抢时的仪态?自然都是哪里钱多往哪里去,整天计算的是要抢占一个更有利的地盘,或者是抢夺更多的地盘。
但悄然之间,我们发现,过去百试不爽的策略逐渐开始失灵——不但消费者想要得更多,同时市场上的商品、制造厂家、贩卖商家,甚至各类名词、种种概念,都变得让人应接不暇直至疲惫。
竞争总是残酷的,但更残酷的是,很多人都将竞争力等同于价格战。的确,作为人的矛盾性展现的一个案例,大家都希望以最小的代价,买到最好的东西。而绝大多数厂家,早已习惯基于数量和规模的竞争,因此体现出来的往往是两个倾向:在生产设备的投入上不遗余力让生产能力变得越来越庞大,在市场上通过不断调低价格来刺激更多的消费。
事实上,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格局中,那些没有清晰定位的公司,所能依赖的唯一法宝就是价格。但这样的生存状态无异于游走在剃刀边缘,因为价格是一个随着外在的环境不断变化的值,无人可以把握。
当然,很多陶瓷企业都在试图给自己寻找到一个精准的战略定位。东鹏在500年的南风古灶中寻根,马可波罗在中意交流中平衡,欧神诺向官窑中召唤力量,嘉俊去皇家中诠释风范……正如特劳特所言,在这个传播过度的丛林里,获得大成功的唯一希望是要有选择性,缩小目标,分门别类,定好位。
定位思维的精髓在于,把观念当做现实来接受,然后重构这些观念,以达到你所希望的境地。但是,许多人在实践中以为,提出这样的区别性观念便以足够,远未到贯彻到现实中,更谈不上重构观念。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