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干法制粉的探讨意见
近来中国的陶瓷业界有二个热点:一是喷墨打印,作为陶瓷生产的装饰彩印手法;二是干法制粉。什么是干法制粉?又为什么要推介干法制粉?首先要弄清楚一些关键的概念,不然的话,讨论问题非但混乱,且会导出不同的结论。这也是写本期视点的本意。
制粉法与成形法是陶瓷生产不同的两种工艺技术,但又是紧密相关的,相互配套的。制粉是讲究如何得到供成形用的粉料;成形是讲究如何将粉料变成干燥烧成前的坯体。成形方法大致上有干法、塑性法、注浆法、热压铸、压塑、特种成形等几种。制粉方法大致上有干法和湿法。粗线条的说,不论是制粉或成形都有干法湿法二大类,但不是一码事。
在陶瓷生产工艺流程中从原料堆放场到成形机前的这一段,通常称原料车间。说是制粉就是泛指将原料经配料、粉碎、混合、除杂质,最终加工成含一定水分和状态的粉料并将之储存起来。粉料很讲究化学组分、结构组分、含水分、状态、粗细、重度、颗粒分布等等。自从陶瓷生产引入干或半干法成形之后,就提出如何得到粉料的问题。最原始的方法是靠手工将晒干的泥块打碎经过筛获取。之后靠半机械化机械化制得。大约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使用雷蒙机粉碎造粒之干法;和以湿式球磨机粉磨经轮碾或喷雾干燥法制粉之“湿法”。
两者本质的区分,简约的说,一个是“干-干-干”,另一个是“干-湿-干”;。历史上制造颗粒状泥粉,干法湿法曾经交替出现。我本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针对当时的干法制粉难于适应全自动液压压砖机对粉料要求以及要依赖进口等原因,组织华工、西北设计院、咸阳院的杨洪儒、刘存福、姚秋胜等单位和个人开发了中国的大型球磨机和喷雾干燥成套装备,形成完全国产化的制粉生产线。可以断言,当年如果没有国产化的这一套,就没有中国建筑陶瓷生今天的局面。然而这批已经使用了二三十年的球磨——喷雾干燥制粉法的工艺技术与装备成果,在当前大讲节能降耗环保的时代,用现代的眼光看又存在着能耗大、粉尘大、污染环境、用水多等问题,所以近年又有人尝试着回到干法的思路上来。此事如果弄得成,体现螺旋式上升的模式,当然是件好事。此立项课题被简称为“湿改干”。由此知“湿改干”,不是现在才有,不是什么新见解。
21世纪的干法陶瓷原料加工制备的新意或要搞的核心技术是什么?我将之直白的表达就是三条:第一,千万不要走旧路、回头路,免得浪费时间和金钱;第二,找到丢开球磨——喷雾干燥制粉的工艺装备;第三,在物料的粉磨、混合、造粒、储存、运送、环保、节能等领域有真正的创新和可实现产业化。
这些年全世界陶瓷业的“湿改干”为什么推进不起来?以前大家只认为关键是所谓“造粒”不过关,拼命“造粒”上下功夫。现在我看,有点走进死胡同,思路不敞开、不大对,我主张应该和探讨新的成形工艺技术结合起来。可以简约的推想,为什么要“造粒”?是为赋予粉料有好的流动性,满足高速压机工作需要,发挥压机功能的需要。倘若成形工艺变了,或压制次数大大降低了,也许就无所谓“造粒”了,干法制粉的难点也许就解决了,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为此将制粉工艺与成形工艺结合起来,我以为才是科学的,成功的机率将大大提高。
依我之见,干法制粉现在在建陶界有了共识,是好事,但要真正广泛运作起来,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目前,不要轻易否定原来的优势,也赞成新的探索。
顺带一句,希望陶瓷界今后在写文章时少犯写“白水字”的毛病,不要将“成形”写成“成型”,即将“形”字常常写成“型”字。这是国家标准规范定的。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