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能否成为陶企的“救命草”?
由于受外部大环境的影响,陶瓷销售不景气,陶瓷企业资金回笼比较困难,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企业将面临停产、转型的困境。在多重压力驱使下,企业向银行抵押贷款或者就成为企业的救命稻草。近日记者就陶瓷企业向银行贷款这个问题采访了中国民生银行佛山支行的高杨行长。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获悉,民生银行为扩大业务量,将有计划地在陶瓷行业开展一系列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央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同时意味着市场用于可贷款的流动资金增多,这能够给陶瓷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业内人士将分析了陶瓷行业的基本情况,企业如何看待这一新动态,对此银行如何应对,如何更好与企业进行“联姻”。
陶瓷企业资金现状
“陶瓷不属于政府扶持行业,中小陶企想贷款很难,现在是产业转移阶段,银行向陶瓷企业放贷就更难了。”某陶瓷企业老板对记者说。2012年明显遭遇了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还要严重得多的危机。不少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陷入了困局,举步维艰,但最困难的还是资金的短缺。另外,受国家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的政策影响,很多企业都列在需搬迁的企业名单之中,那么和银行谈贷款更加是难上加难。
产业链收款难
陶瓷行业是一个高度民营化的行业,很多中小型企业都会面临着资金紧张的情况。而一些上游的陶瓷原料供应商更容易陷入资金短缺的危机,由于之前有些大企业开了“拖款”的行业规则,陶瓷企业拖欠供应商3~6月的货款已经成了行业惯例。记者了解到有的企业甚至拖欠1年的货款,上游的供应商如果不供货,那么资金更难收回,所以他们只能硬着头皮自筹或者垫付大量的资金来进行生产,有一些中小企业甚至采用融资租赁的创新融资方式。佛山某陶瓷老板说说,陶瓷企业可以用支付租金的方式,用较少的资金先取得所需要的机器设备等,然后边生产、边收益、边还款,在金融市场上寻找融资渠道。而这些渠道包括民间借贷市场、私募股本、企业互保加债转股等,而有的企业甚至全部靠拖欠货款来周转资金。
某陶瓷企业老板说,这样的趋势很可能是一个恶性循环,公司情愿少赚一些利润,也应该尽早控制局面的进一步恶化,我们不能成为产业链生态危机的牺牲品。他们还说,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供应链的健康和活力,一旦供应体系崩溃,受拖累的不仅是供应商,而是整个陶瓷产业。
所以,很多上游陶瓷原料供应商生意做得越大,资金就越紧张,他们为了确保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整个产业链可以运行,严格控制账款时间执行,以确保资金链的安全。一旦供货企业有什么变故,银行贷款或者就会成为他们的“救命稻草”,为他们“雪中送炭”,让企业得以运转,如果贷款不成,面临就是被淘汰的结局。
资本资金不足,生产难以扩展
现在陶瓷企业面对市场的风云变幻,如果缺乏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很多企业将面临倒闭的局面。随着国家加强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力度,很多陶瓷企业被逼转移,加上面对市场的竞争激烈,企业必须进行设备更新和产能扩张,有的中小企业老板说,没资金那也不现实,而且国内市场太容易饱和,形不成规模,产品价格卖得高客户接受不了,卖得低自己也没有利润。
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就会严重影响企业产品研发、渠道铺设和品牌的建设,甚至影响企业的生产。即使有充足的销路,但一些中小企业的产品线制约了他们的发展,这归根到底还是与生产资金有莫大的关系。
从目前的情况看,现在银行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对企业发展来说也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一旦行销策略有所不当,没有形成完善的销售模式,稍有不慎,满盘皆输。陶瓷市场正经历寒冬,若企业在这个阶段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将有企业出现倒闭,往往这些中小企业就会成为先驱者,如果有了银行的贷款,适时转变销售策略,销售渠道转为二三级市场或者中低端消费群体,或者可以转危为安。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