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环境污染严重 清远陶瓷遭遇尴尬
清远市环保局《2004年清远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清远二氧化硫年日均浓度为0.028毫克/立方米,比上年升高27.3%二氧化氮年日均浓度为0.030毫克/立方米,比上年升高3.4%总悬浮微粒物年日均浓度为0.146毫克/立方米,比上年升高10.6%。
近一年来,清远市环保部门共组织1265人次检查排污单位269家,发出整改通知154份共接群众关于环境污染的投诉878宗,“北江清远市以上水质较好,但自清远始就渐被污化。”一位环保部门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面对珠三角大量污染企业向山区及两翼不断大规模迁移的现实,广东省环保局珠江综合整治办陈铣成处长表示:“我们鼓励产业转移,但不鼓励会造成污染的产业向水源保护地转移,如果不管好,从下游迁到上游的企业最终又会威胁到下游的水环境。”
一份最新统计显示,由于上游污染的大量汇集,广州市七大水厂中,江村、石门和西村水厂今年1月份的水质均属于“极差”等级。而在过去的一年中,江村水厂除了7月份的丰水期水质属于“尚好”外,其余11个月份均是“极差”,也就是属于劣ⅴ类水质,不适合作为集中式饮用水的水源。
“由于广东一直以来对环保的调控力度不够,发生在韶关、英德的两次北江上游水污染事故已经在事实上发出警告,生态灾难的爆发性和可能性正在越来越大。”成建三表示。
毁誉参半的“清远现象”
在广东省政府一直大力推进的珠三角劳动密集型工业向省内山区和两翼转移的过程中,清远无疑已经成为一个样板。目睹由于外延的急剧扩张而带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一些媒体甚至将其称之为“清远现象”。
面对这样一个褒贬参半的称号,当地政府似乎并不避讳,在欣然接受的同时又不忘从另外的角度赋予其新的内涵。
3月8日,在清远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清远市市长陈家记介绍,海螺水泥、台湾水泥、东鹏陶瓷、新中源陶瓷、蒙娜丽莎陶瓷、圣力钢铁、大金源不锈钢、双汇食品、金德管业、毅力电子、豪美铝材、广硕鞋业等一批著名大企业和大项目先后落户清远。
陈家记在报告中同时还承认,伴随“清远现象”的还有越来越多的“珠三角化”:“土地、能源、适用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压力增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日益迫切”,“环境保护工作欠账较多,产业化发展步伐缓慢。”
“山区与珠三角相比,其环境容量更加脆弱和有限,更特殊的是它又正好位于珠三角水源地的上游,一旦造成环境的破坏,后果和影响都将会是灾难性的,”成建三认为,“广东省应该对山区产业的发展做出明确的限制性规定,而不应该再走珠三角粗放型发展经济的路子,尤其在环境和生态保护方面,应该具有强烈的危机感。”
成建三认为,“清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实际上是政绩观、榜样推动和经济指标多重压力下的产物。”
配套不足迁入企业面临再度外迁事实上,在清远除了“民工荒”、人才匮乏这些与珠三角具有共性的问题外,新近落户的企业还面临产业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等等问题的困扰。
一位老板表示,在佛山有很多十分熟悉陶瓷行业同时又收费低廉的物流服务企业,可以随时提供各种类型的服务,而清远的物流公司不仅数量少而且收费很贵,同时还规定了提供服务的最低重量。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