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中国现代建陶的“摇篮”
最近的电视频幕在放映着《大鲁艺》电视片,为纪念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发表讲话70周年。冼星海、光未然、王昆、丁玲、贺敬之、于篮、“黄河大合唱”、“太行山上”、“白毛女”许许多多当年发生在高原山沟却有千年建制的延安,不论是人物还是文艺作品的故事,在今天仍然震撼人心;当年毛泽东主席指出的文艺路线与方向仍然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条件如此艰难困苦办起来的“鲁艺”真正是中国革命文艺的摇篮。
看着《大鲁艺》我立刻联想到佛山就是中国现代建筑陶瓷的“摇篮”。
依考证,广东佛山也有好几千年的制陶史。“三煲”、“三缸”与园林陶瓷一直是佛山产区的主产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转型生产建筑卫生陶瓷。依佛山石湾为中心办起几十、几百家建陶企业,本土的、外国的、外省的都到佛山来,石湾河两岸就像是延安的原文拷贝于华夏陶瓷网延河热闹非凡,三十年间,佛山一举成为中国、世界建筑陶瓷的生产研发基地,建筑陶瓷技术装备的生产基地。佛山的建筑陶瓷从小到大、从古老传统到现代工业化一直引领整个中国的陶瓷生产。
在追踪中国建陶五六十年的发展足迹时有一条线路是清晰的,1950年左右的东北沈阳———1980年左右的南方佛山———2000年后的全中国。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石湾陶瓷业、八十年代的佛山陶瓷工贸集团、九十年代的鹰牌、二十一世纪初的东鹏、新明珠、力泰等十多家陶瓷民营企业。
往事如烟,今朝的中国陶瓷走向何方?一是走向世界,二是在本土转型提升成为新型现代化的制造业,三是异地转移去“游牧寻找新的草原”。无论如何,中国陶瓷是不会因为某届政府、某些当权者的无知或错误决策而消失湮灭的,因为陶瓷是一种文化载体,一个社会不能没有文化。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