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建陶进入发展“慢”时代
如同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规律一般,高安建陶产业发展之路亦面临着由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增长向节能减排、优化结构的高效生产模式优化升级的问题。
五年时间不长也不短,但对于高安陶瓷产区而言却意味着一个“国”字号产业的迅速崛起。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2011年高安市陶瓷产业创造的财政收入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1/7,同时也带动了物流、餐饮、酒店、房地产业等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以及解决了周边乡镇的农村人口就业,促进了乡镇经济的发展,其所带来的间接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无法估算的。
2011年,以高安为代表的江西产区产能跃居全国第五,在本土民营企业家曾经高涨的投资热情的推动下,一个新兴瓷都的建设样本由此形成。截止目前,高安市已建成生产线数量约140条,其中逾六成建成于2007年3月1日高安建陶产业基地开始筹建之后。
但几乎与产能飞速增长同步的是,产能过剩及产品同质化引发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品牌与渠道建设不足的渐行渐远以及环境问题的不断凸显。
这些是摆在高安政府部门和陶瓷企业眼前最为现实的问题。
库存压力催生首轮降价潮
产能扩张速度呈几何增长是这几年高安陶瓷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这一方面,西瓦的实际情况并是最有力的事实论证。
“2007年—2008年,高安(含上高、宜丰)产区西瓦总日产量在30万片左右,但现在的日产量却已经达到了300万片,短短五年之内,产能猛涨了10倍”。江西赣虹陶瓷董事长吴宝庆近日正琢磨着如何最大限度的去消化不断堆积的库存产品,今年旺季遇到了漫长的雨季,加之已经到来的市场淡季,让高安的西瓦销售情况并不是很理想。
吴宝庆介绍,仅2012年开年以来高安、上高、宜丰等地就新增6条西瓦生产线。日产量同比2011年增长了100多万片。“这样的扩张速度不得不让我们的产品每片降价5分钱,相对于每片毛利润仅有2毛钱的西瓦而言,这样的降价意味着我们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了25%”。
在过剩的产能面前,高安陶企新上生产线的计划不得不被搁浅。
“高安陶瓷企业投资建厂的热情已经淡下去了”。5月16日,年纪有些稍大的贾巨林在他的办公司里猛的吸了一口烟,神情凝重的向记者回忆着这几年高安陶瓷产业一路走来的坎坎坷坷。
贾巨林是江西佳宇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他厚重的名片之上同时印有中国琉璃瓦协会副理事长、高安陶瓷协会副秘书长等诸多头衔,这位从江西新红梅陶瓷走出的琉璃瓦大佬有着悠久的陶瓷从业史,一路走来将生命中的大部分光阴奉献给了高安建陶产业。
五月的市场淡季如期而遇,库存的压力再度让高安的企业老板们稍松的神经瞬间紧绷,贾巨林算得上是日子过得比较悠闲的陶企老板,他能够在忙碌之余抽出数个小时轻松的与记者进行交流。
瑞雪陶瓷营销总经理吴亮在佛山陶瓷行业有着多年担任营销经理的经验。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