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品牌林立导致经销商过剩 行业直呼伤不起
为了全面真实地了解国内泛家居行业经销商的经营状况,2011年第四季度和2012年第四季度,深圳亚太传媒集团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对国内泛家居行业卖场的经销商展开了地毯式大调查。调查发现:不论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含县城),家具经销商都严重过剩,并由此引发了很多行业乱象,严重干扰了家具产业的正常发展。
家具品牌林立导致经销商过剩
众所周知,近二十年来,中国的家具行业发展一路突飞猛进,2006年,出口达到174亿美元,占全球家具贸易总量的五分之一,成为世界第一大家具出口国;2010年底,中国家具总产值突破万亿,跃居世界首位,仅次于食品、服装和家电,成为中国第四大类消费品。中国家具业这样庞大的一块“产业蛋糕”,诱使了众多的“分食者”。于是乎,我们看到了大大小小的家具经销商拿着数不清的家具品牌充斥市场,让人眼花缭乱。家具经销商的严重过剩,直接导致了家具产能的严重过剩。泛家居行业资深人士、亚太传媒集团董事长骆合理在亚太经济论坛上说,泛家居行业有一个通病,当遇到某一行业或某一产品有利可图时,大家会不顾一切地蜂拥而上。这一“中国特色”在泛家居行业体现得尤为明显。就家具行业而言,容纳40到60个品牌就已经饱和,可现在却有数百个品牌。企业一旦面临生存考验,就会打价格战,或者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从而降低产品质量,陷入恶性竞争的怪圈。家具行业内这种品牌林立现象,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咽下苦果的还是生产企业和经销商自己。
一牌多“嫁”导致经销商过剩
经常逛家具卖场的人会发现,同一牌子的家具会在同一个地区的多个大卖场或专卖店找到“总经销”的影子,有的总经销商还同时代理了几个品牌并开有一家或几家自己的分店,直接导致了经营同一品牌的经销商在局部的“过剩”。对于为何会在同一地区找多个品牌代理,生产企业和经销商都有自己的说法。当前,卖场一而再,再而三地加租,使家具生产企业、家具经销商与卖场的合作如履薄冰,随时都会有掉进冰窟窿的危险。所以,逼着家具生产企业或家具经销商不得不采取脚踏两只船或狡兔三窟的策略。在深圳某大型家居卖场,一位有着家具生产十多年经历的老板对笔者说,之所以我会在同一地段相隔不远的几家卖场找了不同的几个经销商,其实完全是无奈之举,我就是担心有一天其中一家卖场突然“变态”的提高租金,这样我还有另几家来做退路。另外,很多品牌为了竞争都有很多分店,我也不得不这么做。所以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某一个地段,当你看到开了一个家具店面,不久就会有几家“扎堆”开起来。所以你会看到遍地都是卖家具的。
仿冒牌子者多导致经销商过剩
在生意场上,唯利是图可谓是贯穿买卖始点与终点亘古不变的规律。这一点在家具经销商经营仿牌冒牌者身上会体现得更为充分和全面。当某个品牌的家具或某类款式的家具市场销路看好,马上就会有众多的“粉丝”。表现为:一、经销商自主“贴牌”。发现某些牌子的家具畅销,大批的不法经销商就趋之若鹜,他们提供图纸,指定当地工厂加工,然后把“山寨”品当成正品出售。二、经销商以“小”充大。由于同样的家具会因为品牌的缘故使价格相差一倍甚至更高,于是有很多家具经销商把价格稍低一些的产品,打上了品牌家具的标签,堂而皇之地进了大卖场或连锁卖场。三、经销商移花接木。许多家具经销商把外地名牌家具在当地生产。经销商认为他们这样做虽然不道德,但产品“假冒不伪劣”,经销商坦承,我们不这么做,客户都跑到别人家定货。四、经销商挂“羊”头卖狗肉。现在几乎走进任意的家具卖场,帝梵尼、阿玛尼、苏菲玛索、希尔顿等“洋名”随处可见,真假难辨,不仅造成家具市场“洋名牌”的泛滥,也相应地造成了这些“洋名牌”经销商的大量过剩。
1/2 记录数: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页-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