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3年投资百亿 启动213项排水工程
“城市中心城区有效应对暴雨灾害能力,特大城市不低于50年一遇标准,用10年时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与暴雨内涝防范综合体系。”各地城市内涝频发,住建部在相关意见中有上述部署。今年,《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攻坚计划”)也将正式启动。
武汉年平均降水总量为1251.2毫米,全年70%的雨量集中在4月——9月的汛期。眼下,全市有22个排水水系,汇水总面积1798平方公里,拥有排水泵站38座,总抽排能力903立方米/秒,仅为城市抽排水规划规模1687.8立方米/秒的53.5%。
根据“三年攻坚计划”,通过3年努力,在日降雨量200毫米(10年一遇)以内,小时降雨量50毫米以内,武汉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应基本不受渍水影响。
“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暴雨保功能,罕遇暴雨保安全的目标。”市水务局介绍,“一般地区有10年一遇暴雨,重要地区20年一遇暴雨,特别重要地区30年一遇暴雨时,渍水深度不超过15厘米;一般地区和重要地区有50年一遇暴雨,特别重要地区100年一遇暴雨时,渍水深度不超过40厘米。”
武汉将主要采用三种排水模式。降雨量10毫米以内,通过渗模式排放,增加绿化面积,减小地表径流;日降雨量10毫米至200毫米以内,利用传统排水系统,入管涵、泵站抽、港渠湖泊调,及时排水;日降雨量200毫米以上,采取复合利用模式,除利用传统排水系统外,还设置调蓄池,错峰解决排水。
据悉,今年,将力争在汛期前完成常青泵站(二期)、三角路、罗家路泵站(二期)、常青和循礼门立交5座泵站改扩建工程;新建63.48公里排水管涵,重点解决武胜路、台北路、水利路、江堤路、国信小区、琴台大道、夹河、红庙立交、武汉站、仁和路等地区的渍水问题。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