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陶艺产业发展拉杂谈
下月佛山要复办第二届陶瓷节,再下月宜兴也要复办停了15年第七届陶瓷节,这自然都是好消息。“中国四大陶都”中的两大龙头相继举办陶瓷节,可以说是中国陶瓷产业的两大盛事。记得首届宜兴陶瓷艺术节是在1988年5月5日创办的,接着他们还创办了《陶都报》。此后我还曾作为佛陶集团和《陶城报》的代表,只身远赴位于宜兴市丁蜀镇的宜兴陶瓷公司,祝贺兄弟报刊《陶都报》创刊一周年,也因此结交了一些宜兴紫砂陶瓷业界的朋友。如今业界普遍认为:同为陶中翘楚,宜兴紫砂壶的推广,远较佛山的石湾公仔成功。个中原因见仁见智,但恐怕并非只请几位大师来座谈一下就说得清楚。如果再说到瓷和景德镇,也许就更说不清楚了。
为了办好今年这第二届陶瓷节,日前相关部门邀请了各位大师和学者进行座谈,这无疑是对的,是好的,但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大师们既是艺术创作的高手,就不一定同时又是策划、推广、运营的高手;而且由于此长彼消的缘故,在策划、推广、运营等方面或者正是其弱项之所在,有些观点未免过于片面和单一,甚或简直就是一些埋怨政府部门支持不够之类的牢骚而已。有道是兼听则明,如果能听听民间资本、民间力量、民间经营者的声音,真切、全面地了解佛山陶艺现时的发展现状与症结,相信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啊。
谭浩深兄早在佛陶集团辉煌时代就担任企业的团委书记,其创意、策划、组织、活动能力有目共睹。近年他由营销“佛山陶瓷”转为营销“佛山陶艺”,操盘号称“佛山陶艺界之华谊兄弟”的东方印象,亦堪称有声有色。其所言之“佛山陶艺发展的四大瓶颈”,乃历经多年实践之有感而发,虽未必一定准确但不乏参考价值。现时陶艺家们大多埋头艺术创作,而在宣传、营销、推广、造势等方面只能“各人自扫门前雪”。他们的合力尚须通过象东方印象这类文化艺术机构方能更好地体现出来。
办“节”建“园”,立“庙”造“神”,很有气魄也将会大有作为,但未必就是突破瓶颈的灵丹妙药。热闹过后归平静,我们可能发现那些深层次问题依然无一得以解决或改进。与其新办、新建、新立、新造,不如先去盘活我们现有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比方说博物馆,目前石湾镇就有一家街道办的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它给我的印象很不错:有人才,有网站,有杂志,有内涵也有水平,足可令我等陶业臣民感到自豪,甚或可称乃我石湾人的骄傲。该博物馆的杂志和网站从来不登广告,据说是为了保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而不被金钱所左右。然而一个街道办事处的拨款终究有限,对于推介石湾陶艺的更多设想与举措难免有心无力。我想它倘能能到市、区的更大支持,势必又是一番更可观的景象了。
目前对于即将举办的佛山陶艺节和佛山陶博会可谓议论纷纷,这是好事而不是坏事,起码说明了业者对这两大盛事的关注与期待。如果无人发声而寂静一片,那才叫失望和悲哀。对于今年佛山陶艺节和佛山陶博会如何互相配合相得益彰,而不是我行我素不是“拉郎配”,或将是一个尤其引人注目的看点。愚以为佛山陶艺产业做大做强的根本出路,乃是与佛山建筑卫生陶瓷产业的互动与融合。当然这是一个长期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但我们仍可一步一步的向前移动,而事实上现在已经有陶艺家与建陶企业在先行一步了。日前到南风古灶走访杨英才大师的工作室,就看到了不少新的东西,也获悉他与蒙娜丽莎公司的合作颇有成效。只是说来话长,唯待稍后再另行一文吧。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