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泥厂将变抗战纪念馆
江南水泥厂是一座建于1935年的老厂,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代理厂长德国人卡尔·京特曾在此庇护了约四万名南京难民。不过此后的数年间,江南水泥厂经历两次大火,部分厂房被烧毁,大部分原有民国建筑成了危房。2010年,南京酝酿修复这一民国建筑风貌区。昨天,修复的相关规划意见稿出炉。
京特故居将以名人故居形式开放“未来这里将不再承担居住功能,成为集抗战文化展示、创意产业、民国旅游体验为一体的文化、休闲场所。”设计人员宋晶晶介绍,江南水泥厂本身的建筑非常有特色,是民国时期高级住宅区的典型代表,“当时这里是作为厂里高层管理人员和专家的住宿区,设计考究,兼具东西方建筑的精髓。所以这次规划,保留原有建筑特色也是我们最关注的。”这片风貌区里,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有三座,分别是小黄楼、原难民医院和卡尔·京特故居。
众所周知,江南水泥厂曾庇护过数万名难民,见证过历史,也是历史的证据,“把它的未来主要功能定位成抗战纪念馆,也是出于这一考虑。”宋晶晶还表示,通过功能置换和环境改善,这几栋建筑将成为风貌区的标志性建筑和象征。此外,这片风貌区同时也将成为民国旅游景点。其中卡尔·京特的住所将考虑保留为名人故居,向市民开放。除了抗战纪念馆这一主要功能外,风貌区西边的部分旧厂房,将改造成休闲办公区域,成为创意产业园。
风貌区入口将建地下停车场目前,这片区域共有16栋民国建筑,总建筑面积5179㎡。未来,这里将保留独特的历史格局:联排住宅与独栋建筑、办公建筑与居住建筑交错。“对于这里的民国建筑,我们将保持原样,最大程度地保护有价值的历史信息,以求如实反映历史遗存。”宋晶晶介绍,对需要修缮的建筑应尽量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原有结构不变,局部修复改善,重点对建筑内部加以调整修改,完善市政设施,改善环境品质。对于风貌区可更新区域内的新建建筑,将与原有建筑风格一致。
风貌区内所有历史建筑的现有高度不得改变。街巷两侧的建筑高度,形式、色彩也不得改变,保持现状林荫大道的街巷环境。建筑和院落围墙应保持青灰色、浅黄色,不允许与风貌区不协调的颜色出现。这里的古树将得到全部保留,并适当增加硬质铺地的广场,增加休憩设施。此外,整体的绿化环境也将得到进一步改善,提高院落绿化率。为方便今后办公及游览,风貌区的南侧入口处将建成一处地下机械式停车场,拟提供停车位150个。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