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世家一脉相承林建良执掌敏文堂
陶瓷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尤其是在中国千年古县、“中国三大古瓷都”的德化县,陶瓷工艺与文化的传承,备受世界瞩目。当地陶瓷世家代表人物、敏文堂创始人林建良更是通过对传统工艺的创新,自成一派,其代表作品《寒江雪泊》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十四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选》中一举夺魁,摘得“中国工艺美术金奖”,推动着中国陶瓷艺术迈向新的发展。
出身陶瓷世家 耳闻目染养成艺术气质
据了解,生于德化的林建良来自一个名副其实的陶瓷世家,祖辈世代从瓷。祖父林克洞幼承父教,一生先后于程田寺格盛益等瓷庄、宝美后井步华等瓷庄、塔雁街陶玉、兴盛等瓷彩店彩画;父亲林质彬是德化瓷坛知名彩画艺人。家庭耳濡目染的熏陶,使得林建良从小就对陶瓷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谈到对陶瓷艺术的喜爱,林建良认为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德化,是民间艺术丰盛之地,古陶瓷文化在他的青少年时代就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从小他就十分酷爱绘画,随父学习中国画、工笔人物花鸟画,积累了深厚的艺术功底。凭着对艺术的热爱,林建良还经常深入德化山区写生,体验生活,广泛搜集素材。1977-1978年间,他到县文化馆边工作边学习,期间,还参与县文化馆德化窑考古工作,大量整理临摹德化明清时代青花图案,从中吸取了大量传统装饰的优秀技法、技巧,为后来的艺术创作和成就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技艺一脉相承 自成一派终结硕果
1978年,年仅1 7岁的林建良随父亲进入德化第一瓷厂彩画车间当学徒,从那时起,他就正式走上了传承与发扬传统陶瓷艺术的创作之路,从此在陶瓷美术的道路上迈开了第一步。在家传的熏陶下,林建良工作之初就大放异彩,由其设计的花卉花瓶、仕女挂盘等作品,在县工艺美术展览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当时在厂里引起不小的轰动。1981年参加德化县陶瓷造型装饰设计培训班,获得青年习作评比二等奖。1983年,由其创作的五头儿童餐具,获得了全国青年小发明竞赛纪念奖、福建省优秀奖等荣誉。1995年,林建良凭借其出色的技艺,获得“福建省工艺美术师”职称。
1984年,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开阔眼界,林建良进入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学习,师从陈若菊、庞瑞媛教授。还得到著名乧术大师吴冠中的亲自指导,随着理论知识的丰富,视野的开阔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他的创作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在创作一系列新产品装饰画面中,特别注重陶瓷的艺术性与适用性,其代表作品玉凤22头茶具和四凤花瓶,获得87年全国第二届青工智慧杯三等奖,福建省二等奖,并被收入《中国青年科技成果》中。
随后,林建良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成就,其创作的作品深受各界人士好评。认识林建良的人知道,他的绘画基本功扎实,但在技巧上又不拘泥传统,在继承中国传统工笔画的基础上,林建良将国画笔墨精髓灵动运用于陶瓷艺术创作中,最具表现力的是他的陶瓷艺术挂盘作品。在林建良的获奖作品中,记者看到一幅奇特的陶瓷挂盘《寒江雪泊》,该作品妙趣横生,远看浑然一体,近看工艺精细,这也正是他的独具匠心之处。而这个《寒江雪泊》作品,在2012年上海国际艺术节《第十四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选》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林建良对陶瓷独特的创作和敏锐的捕捉,与他陶瓷世家的血脉密不可分。作为陶瓷世家的传承人,在三十多年的从艺经历中,林建良总结了走工艺美术之路的一些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点。他认为,一个陶瓷工作者,不仅要具有工艺美术产品的创新设计技能,同是要对整个陶瓷成型、烧成、装饰工艺的流程的深入了解,要善于多方吸取其它艺术,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才能使自己的作品具有生命力,取得成功,要不断创新,努力研究,才能对德化陶瓷美术事业有所贡献。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