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家居五金  家具橱柜

揭秘景德镇高仿瓷产业链:千辛万苦做古董

2013年1月8日上午10时,景德镇罗家机场外的公路边,零星堆积着雪块。阴沉的天空提醒人们,雨雪天刚去不久。而这种气候条件,对传统的柴窑瓷器烧制来说极为不利。蛇年春节前,景德镇一座小型柴窑的开烧时间迟迟难定。

靠天吃饭的烧窑人老丁(化名),1986年起在景德镇古窑学习柴窑烧制。他不仅把柴窑的秘密全吃进肚里,连天气也颇能看准。一天前,当气象预报称景德镇未来几日有小雨,《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记者以为行程将再遭推迟时,老丁已召集了3名烧窑工开始装窑。

据清乾隆年间《浮梁县志》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记者走访的这座柴窑正坐落于浮梁县新平镇的一个小村里,距景德镇市中心仅20多分钟车程。汽车驶过一片农田弯进村子后,拐入一条不起眼的泥路,上行约百米与一处几要废弃的学校擦肩后,车子又钻进竹林中的小径。修竹掩映下,一座不足100平方米的柴窑房出现在眼前。

出于环保原因,自上世纪50年代景德镇瓷器烧制历经柴窑、煤窑、气窑、电窑数次改变,目前以气窑和电窑为主。据了解,景德镇现存柴窑不过十余座,投入生产的仅为个位数,烧得勤的柴窑每年不过十多次。景德镇市内古窑遗址保存着一座大型清代镇窑,外形如半只鸭蛋覆在地面,所以也称蛋形窑,规模有330担。据丁师傅说,一担,指摆放瓷器的匣钵堆积起来,高度为2.88米,直径为33厘米。作为一处旅游景点,镇窑每年象征性烧炼两次。记者走访的小型柴窑,规模为镇窑的1/11,为30担,形状与清代保持一致。

1月8日上午11点30分,记者到达这座柴窑时,正在进行关键的还原工序,此前的满窑、蒸发、氧化期已结束。明黄色的火舌在余膛里窜动,老丁留意着火焰的变化,隔一小会喊一嗓“烧”,烧窑工便麻利地将松木投入柴窑口。

在景德镇像老丁这样对柴窑烧制了如指掌的大师傅,数量在一只手以内。他告诉记者,这个窑7日下午满窑完毕,约16点起开始蒸发,排除瓷胎的水分。蒸发期间,用小火烧,300°C~400°C,一般耗时5-6小时,但该窑蒸发期较长,至8日凌晨2点结束。蒸发后进入氧化期,去除瓷胎的杂质,温度在900°C~960°C,一般耗时超过5个小时,该窑氧化在上午8点后完成。氧化后,现在是还原期,火焰如水一样在窑中自由流动,使窑内“气氛”饱满,温度1200°C,一般耗时超过4个小时。

记者在柴窑上挂着的一只温度计上读到1125°C。老丁说:“这是参考值,实际温度凭经验估计。这样30担大小的柴窑,前后不同位置的温差最少有60°C,不同规格、品种的瓷器要放在适合的地方烧。氧化的时候思想可以懒散一点,开始还原后就要高度集中观察火焰变化。再过大概2小时,火焰颜色变白,就烧得差不多了,可以成瓷了。”

尽管已到中午,山里的温度依旧很低,挨着投柴的地方能暖身。余膛上方开了一个小口,用来观察火焰。凝望火光,也让人感到温暖。记者在等待还原期完毕的时间里,想象着老丁说的满窑秘笈——匣钵堆放要做到“余膛一棵笋、响里一把扇”。民间智慧,口传心授。

下午1点30分,还原期完毕,进入成瓷阶段。此时窑内温度最高,投柴处温度可到1350°C~1360°C,成瓷时间从几十分钟到六七个小时,因气候而定。经验告诉老丁,下半年成瓷较快,冬季打了霜则更快。

据记者观察,在还原期,投柴的频率为每3分钟一次,一次4捆,每捆7-8斤。成瓷期,投柴的频率为每3分半至4分钟一次,柴火数量相等。老丁说:“成瓷时,柴火要稍微湿润一点。”

老丁边说边走到窑棚顶部,向柴窑背脊上的一个圆孔中吐了口唾沫,根据唾液在窑内匣钵里的状况判断成瓷进度。他又用一根细长铁钩,从柴窑里钩出一个瓷片样本,浸水降温后细看。

下午2点02分,随着老丁一声大喊“熄火!”,这趟窑仅用了30分钟就成瓷完毕。记者看到烧窑工把窑口没有燃尽的柴火向外刮出,避免余烟熏黑了瓷器。

熄火后的柴窑,需经过至少一昼夜冷却后,方可开柴。已经12个小时没歇过的老丁,此刻终于松了口气。记者与他约定,1月10日上午来看开窑。

记者是在景德镇人老方(化名)的引路下,找到这座柴窑的。柴窑房外,老方曾略带含糊地说过:“我们这里有些(瓷器)是大拍卖公司来订货的。北京的大型拍卖公司,拿了故宫的官窑(样子)来订。景德镇陶瓷网。这些是合作性的,接触的是底下的人。” 然而当记者细问起来,他又一概不答。

在没开窑看到瓷器前,老方的话听起来更像夸口,但这样的夸口并不夸张。景德镇高仿瓷进入拍场上多有耳闻,只是眼前这座才一岁多的小柴窑真的直通资本与财富吗?

1/2 记录数: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