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绿化”让人哭笑不得 绿漆刷不出真绿色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称,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金凤山公园的绿化草被人用绿漆喷涂,甚至草坪四周的树木和路灯底部都染成了绿色,此举引起人们质疑:如果说用油漆保护灯架、树干等,也许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给“一岁一枯荣”的小草喷涂绿漆,让人哭笑不得。
实际上,此类“伪绿化”行为并非个例,总是花样百出。有的给秃山刷绿漆,有的给墓碑刷绿漆,有的在城市里种上塑料绿树,有的用刷了绿色涂料的围墙遮挡破房旧院和垃圾,有的甚至在某个项目的示范现场突击种植干枯的绿木桩……
近年来,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不断提高,植树种草、拆墙透绿、护绿爱绿等等都成了热词,也体现在行动中。在这种大环境下,一些地方对相关官员和职能部门的业绩考评方式发生了变化,环境因素成了一项重要的绩效指标。真正的环境绩效,应该是植真树种真草,并且保证成活率;应该是切实整治脏乱差,有人收运垃圾,没人乱倒污水。如果本身工作没做好,却为了营造“满眼皆绿”的假象频出怪招,企图以假乱真,欺世盗名,只能招致百姓的反感。情节严重的,还应追究当事人涉嫌浪费、渎职的问题。
从监管者和考评者的角度看,他们真的发现不了“假绿”吗?被人欺骗了也浑然不觉吗?事实肯定不是这样,但为什么这类事情一再发生呢?这就要说到一些干部的作风。上级领导如果把环境考评当成“考评秀”,把环境建设当成“环境秀”,工作看表面,考评走形式,即使发现其中有诈,也是你好我好,形势一片大好。更何况,据说某些地方的刷漆行为是得了“上边”的授意,上所好者,下必甚焉。
现实中,给房屋、牌匾等个别设施“刷绿”无可厚非,但大面积、大范围地给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刷绿”,则有违自然规律和人间常理,无论它是为了展示绿景,还是为了应付检查,都不足取。用刷出来的绿色装点环境,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适度允许,因为这种做法很可能成为极其伪劣的“面子工程”。
如此“刷绿”,既不可能让环境变美,也不可能让生态变好,这种假象是对公众的公然愚弄。公众需要真正的青山绿水,而不是带着油漆味的绿色。
是真植绿,还是假造绿,考验政府的公信力。现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布局的一部分,公众渴望政府对生态环境真投入、真作为,而不是弄一些似是而非的“样子货”。生态环境质量如何,严格的考评当然能说明问题,但最有发言权的还是人民群众。想靠耍小聪明来忽悠领导,欺骗群众,只能得逞一时,到头来当事者不是被人骂,就是被人笑。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