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具业抄袭模仿成风 如何玩转原创设计?
原创者,生存?一个设计界的真理,在抄袭、模仿成风的中国家具业界,却一直被打着重重的问号。更低成本的“山寨”诱惑,使得很多规模家具企业欲罢不能,也使得消费者在产品重合度、相似度极高的家居卖场,越来越难以找到对个性设计的欣喜。一切仿佛是偶然中的必然。追求个性、美、高性价比的消费需求,使得独立家具设计,悄然又倔强地不断滋生萌芽,即使现如今,其仍是一个很小众很年轻的新生群体。
没有大工厂的倚仗,没有专业出身的背景,但这似乎都不是问题。家具设计的原创工匠们,正用各自的生存智慧,以杭州为梦想出发地,安顿、扎根、开店,寻找着创新家具设计及消费风潮的那一扇门。
不跟随市场
深度思索家具里的“生命信息”
在杭州设计界,孙云是个爱玩跨界的人物。从建筑到室内,从家具到服装,运用设计的互通性语言,孙云跨得很“狠”,却驾轻就熟,水到渠成。
2010年,孙云带着自己设计创作的“团契”系列家具来到法兰克福家具展,一炮而红。来自中国的“团契”,让外媒大为震撼,更毫不吝啬地赞誉为当年展览“最受欢迎的家具作品”。
什么是“团契”?孙云的独白是:“舍命和你在一起。”如此情感浓烈的解释方式,从一个侧面表达了孙云对家具设计的独特思维,“创造人与人之间一种关系的可能性”,而家具就是那个产生互动,传递生命信息的“媒介”。
也许正因为此,当别人在拼命想“市场要什么”,如何在家具把手上装雕花,用什么材料让产品看上去更光鲜之时,孙云却只想用最简洁的设计,去创作能打动人内心的家具作品。“但中国消费独立设计的市场,至少还有5—10年才能成熟。”所以,孙云暂时并不打算把“团契”系列家具做商业化的量产,而一直以艺术(艺术装修效果图)作品的形式,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先锋机构——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的艺术商店内进行“实验性”售卖。从目前看,这样的定位与销售模式依然有市场,眼光独到的服装设计师、艺术品收藏家以及演艺圈人士,仍然会非常乐意花费几万甚至十几万购买孙云的限量版家具作品。
“如果你一味跟随市场,只能被打趴下。”孙云觉得,真正成功的独立设计,在未来一定是可以创造、引领市场的。乔布斯与苹果,就是最好的例证。
只做基本款
玩转网络平台推广“木”理念
2010年才开始起步的“木智工坊”独立设计工作室,到目前为止,能提供的家具产品的数量并不多,总共不足20件,但这一切都不妨碍其在互联网上的名声大噪,以及各类媒体对它的高度关注。
这个在新浪微博上喜欢介绍“木”家具创意,推广木头文化的草根账号,在短短时间内,粉丝量已突破10万,并在豆瓣上有着上万名的品牌追随者。
“互联网时代,给了像我这样年轻的初创者,介入家具业的机会。” 虽然团队目前只有3人,工作室至今仍只能租在杭州小和山的民居内,但1982年出身,清华大学建筑系硕士毕业的赵雷,对“木智工坊”的生存路径有着异常清晰的思路判断。利用新浪微博、豆瓣小站、淘宝网店等各种公开、免费的网络平台,传达自己对木家具简单、环保、不浪费、注重功能的独特设计理念,培养并聚拢潜在的独立设计消费者。
事实证明:只出家具设计创意,与大型工厂合作生产,不走线下实体销售,依托网络运营的低成本生存模式,在“木智工坊”创业初期,是非常成功的。2011年7月开设的“木智工坊”淘宝店,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实现盈利。“现在每个月,我们都能在淘宝上卖掉几十件的大小家具产品,足以支撑整个工作室的开销用度。”
一切都在顺利走上轨道,但赵雷对此并没有喜形于色,反而更强调工作室的产品设计定位:“‘木智工坊’只做没有太多风格感,讲究简洁自然的木质家具,简单地说,就是只做‘基本款’。”
在赵雷看来,不论从商业的角度,还是从个人喜好,“基本款”的木质家具更容易为更多数人接受,也更容易搭配并融入生活,给人一个自然、放松的家,而这却是目前家具市场上最缺少的一类大众化家具产品类型。
请你来串门
售卖咖啡和茶的温情“客厅”
同样是在2010年,另一个1982年出生的年轻人高古奇,也从室内设计转向家具设计的创作尝试,且一发不可收拾。
上周六,“梵几客厅”杭州店,在杭州小和山一处的老旧仓库内“安家落户”。咖啡、茶、西餐、烧烤,整个开业现场更像个呼朋唤友来做客的“热闹派对”。
1/2 记录数: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页-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