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原陶瓷成为国际市场的“香饽饽”
11月2日,虽临近立冬,却是一个难得的艳阳天。下午2点,“走进泥河湾 感悟新阳原”采访团阳原县的陶瓷工业园区。
阳原陶瓷产业始建于1969年,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具有人才、技术、自营出口权、质量体系认证和销售市场等诸多优势,仅陶瓷技术工人就有5000多名。2010年,阳原县为了壮大陶瓷产业规模,促进原有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依托天然气过境和原辅料产地的优势,开工建设阳原陶瓷工业园区。目前,已有达鑫、佳蕾两家陶瓷公司入驻。
在达鑫陶瓷公司厂区门口,“Da-King Ceramics Co.Limited”的英文标识,叫人眼前一亮。很多记者不免产生疑问:一个县城的陶瓷厂竟也这么有国际范儿?
“我们产品面向的市场是美国、英国等北美和欧洲国家,采取订单化生产。”达鑫陶瓷公司的王经理满脸骄傲的介绍,“前些日子,英国UP公司委托第三方验厂,结论是我们的工厂即便在欧洲也是非常先进的现代化工厂。”
走进生产车间内,翻滚的热浪袭来,上百名技术工人干得热火朝天。王经理说:“这里是成型车间,这条陶瓷生产线包括原料、制模、成型、拣选、包装5个车间,每天能生产出3万件瓷器。每件陶瓷产品需要在生产线上经过100多道工序。”
一名制作平盘的技术工人熟练地操作着,他介绍,在这一道工序上,每天他能够完成4200件的工作量。
陶瓷生产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而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的完美结合,使陶瓷生产事半功倍。王经理指着身边的一个设备说:“这条76米隧道窑是国内最先进的,采用天然气供热,虽然内部温度达到1260度,但在电脑控制下,温差精确到2度以内,而传统手工烧制陶瓷温差达到50度。”
与成型车间内轰鸣的机器声和高温不同,拣选车间内显得安静而清凉,工人们仔细端详着每一件陶瓷成品,按照产品的四个等级分类。一位工人介绍,现代工艺使成品率达到90%以上,即使生产出次品,还可以回炉重新烧制……
在陶瓷工业园短暂的采访,使每一名记者都体会到,现代工业正成为阳原县域经济发展强劲的推动力。在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度中,泥河湾为中国北方文明启程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于家沟遗址发掘出土了1.1万年前的陶片,是中国北方最早的陶器。如今,阳原的硬质细白瓷、高档骨质瓷客户渠道稳固,产品供不应求。陶瓷产业的腾飞给阳原县增添了一抹亮色。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