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业面临资金断裂危机 企业有自己的自救术
自然界有一种冷血类爬行动物,即使尾巴断失,也还能再生,这就是我们早已熟知了的蜥蜴。许多蜥蜴在遭遇敌害或受到严重干扰时,常常会将尾巴“自行了断”。断掉的尾巴,居然还会在地上跳动不停。这是蜥蜴的一种自救术,以跳动的断尾吸引敌害,自己却在别人的视线转移中溜之大吉、逃之夭夭。这就是匪夷所思的断肢再造,是一种神奇的生存法则。
当下,中国地板市场也有蜥蜴的自救术,这也是令人颇为讶异的。高速扩张,其实早就伏下了资金断裂的“危机”。倘若对这家在中国地板市场享有盛名的地板企业细加考察,不难发现,在目迷五色的市场变幻中,竟然发生过多次资金链危机。
自救术之一:向厂家预收2—3年招商费。有行家评论说,如此自我救赎,实际上是终端市场在将危机转移给上游产业。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年净利润率逐年走低,2006年不到5%,2007年不到2%,原因很多,终端市场的“危机转移”是其中之一。这种情况如继续下去,“中国制造”必将走入“末路狂奔”的死胡同。
自救术之二:将卖场拆零招租。危机,并没有就此停止;扩张,也还在加速。2000年初,地产热徒然升温,任何一块不毛之地,只要被开发商看中,立刻摇身一变,身价骤增。由于房价狂飙,商铺价值跟着放大。始于1998年的买地建商场,到现在那些土地已升值了20多倍,最高的30多倍。这种情况,与其说是因着地产价格的上涨带动了地板业的虚假繁荣,还不如说家居地板业实际上早就在做商业地产!长期以来,中国地板市场有个“潜规则”:将商铺分割成“片”,“包租”于人,招揽厂家进场。化整为零,包租分租,这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死结”,考察蜚声海内外的一些购物中心,没有一个是通过“分割”成块,进行所谓包租而大获成功的。由此看来,中国地板业走进了一个市场“怪圈”。面对规模膨胀的大卖场,不少品牌地板厂商缺少发展后劲,终端控制上游、向上游厂家“抽血”的现象也越演越烈。这种现象,折射了中国地板市场的“发育不良”和“心理脆弱”。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