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总局回应个体工商户减少质疑:发展环境向好
近段时间,社会上有关个体工商户减少的传言,引起了一些人对个体工商户发展趋势、生存状况的质疑,并由此得出了个体工商户创业环境艰难、正在逐年减少的结论。
那么,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如何分析判断我国个体经济发展状况呢?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工商总局个体私营经济监管司司长马夫。
个体经济发展历经四个阶段
“我国个体工商户数量的减少主要源于2000年全国统一换发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时,对‘死户’进行的清理,由此导致统计数字减少。”马夫指出,实际上,改革开放后,我国个体经济一直保持快速稳定发展态势。
个体工商户数量从1978年的14万户,增长到今年6月的3896.07万户,资金数额1.78万亿元,从业人员达8292.06万人。“从1978年到2011年,个体工商户年均增长18.5%。个体经济在解决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方便城乡居民生活、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马夫说。
我国个体经济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至1986年,起步和迅猛发展阶段,年均增长74.6%。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党的十三大召开之前,允许开展个体经营,个体工商户的数量逐步增长。从1978年的14万户,发展到1986年的1211万户,从业人员1846万人,注册资本金180亿元。
第二阶段:1987年至1999年,快速发展阶段,年均增长7.2%。1987年8月,《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发布,为发展和管理个体私营经济提供了基本政策和法规依据,个体工商户迅速发展,从1987年的1373万户、从业人员2158万人、注册资本金236亿元,发展到1999年的3160万户、从业人员6241万人、注册资本金3439亿元。
第三阶段:2000年至2005年,调整阶段,年均增长-0.85%。个体工商户的数量从1999年的3160万户,减少到2006年6月底的2506万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自1987年起,在各级政府积极鼓励支持本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出现了统计数据中只报增加数、不减消亡数的情况,即开业的进行了登记,而歇业的却没注销,出现了一些“死户”。2000年,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启用〈个体工商业执照〉及做好换照工作的通知》,工商系统对历年查无下落、名存实亡的个体工商户登记数据进行了清理并“剔除”,全国个体工商户数量从1999年登记的3160万户降到2000年的2571万户,有589万户“死户”被清理出来。随后几年,数据虽然持续下降,但所登记的数量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个体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
1/3 记录数: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末页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