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陶瓷厂殡葬服务部” 一人义务看守至今
8月24日,74岁的杨锦书慢悠悠地从家里出门,徒步走到离家半站地的“陶瓷厂殡葬服务部”。这个服务部的工作人员只有他一人,6年来,杨锦书一直免费为陶瓷厂职工或家属看管骨灰盒。
当日,记者在位于乌市西泉街的原新疆建材陶瓷厂见到了杨锦书。
1970年,杨锦书从武汉转业来疆,调到新疆建材陶瓷厂工作。2006年,退休后的杨锦书被返聘为该厂的退休人员管理会书记。为了给厂里的工人提供便利,杨锦书提出要办一个殡葬服务部。
当年12月,“陶瓷厂殡葬服务部”建成,杨锦书成为了服务部惟一一名工作人员,而且是义务服务。
有了服务部后,陶瓷厂职工家里有人过世都会拜托杨锦书操办。写挽联、穿寿衣、送葬、主持追悼会……一条龙式的服务,杨锦书全部承担了下来。他还专门报名老年书法班练起了毛笔字,就是为了能把挽联写得再漂亮一点。
“为了给家属省钱,一些丧葬用品都是杨锦书买回来零件,然后一个个组装起来的。”时任陶瓷厂工会主席的陈开疆说。
2007年,陶瓷厂破产倒闭,杨锦书坚持把服务部开下去。他已经记不清给厂子里多少过世的职工或是家属操办过后事,只记得,最多的时候,他这里寄存了近20个骨灰盒。随着家属区里职工搬走,这里寄存的骨灰盒也先后被带走或是下葬,如今只剩下4个。
前陶瓷厂职工杨忠信的骨灰盒就寄存在这里。杨忠信2009年去世后,由于买不起墓地,骨灰盒一直存放在殡仪馆,但每年的保管费也让这个已经为治病花光所有积蓄的家庭难以为继。
“老杨知道后,就提出把我老伴的骨灰免费寄存在服务部,亲自照看到现在,他是一个大好人。”杨忠信的老伴李秋霞说。
近年来,随着殡葬服务业的发展,来服务部的人越来越少。即使如此,杨锦书依然每天到服务部,给灵牌除除尘,尽心尽力地照看着仅剩的4个骨灰盒。“他们生前都是我的同事,我的朋友,我会一直为他们守在这里。”杨锦书说。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