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艺世界的“红宝书”——《髹饰录》
古代能工巧匠为我们留下许多像青铜器、漆器、玉器等精美艺术品,他们在相当长时间内,将技艺用口传身授的方式或编撰成书供后人学习传承,比如《园冶图说》、《装潢志图说》等等。作为有着七千年历史的漆艺当然也不例外。五代时期有个叫朱遵度的人曾进行总结,写成《漆经》(共三卷)可惜已失传,直到明朝《髹漆录》的出现才填补这一空白。
“丁卯朱氏刻本”《髹饰录》扉页
这本书是明朝著名漆工安徽人黄成在系统整理和总结前人及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的漆器工艺专著。《髹饰录》中“髹饰”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髹,古书上解释是“以漆漆物谓之髹”,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上漆”,古话叫“髹漆”,饰,是以装饰。书分为乾、坤两集,共十八章节。在乾集里讲的是原料、工具、操作禁忌等等;在坤集里讲的是漆器的品种分类以及制造方法。又过几十年,另一个著名的漆工叫杨明,为这部书作序并加注解,终成为后世漆器艺人遵循的指导性文献,也是研究学习中国漆器的文物性理论经典。
令人遗憾的是,草民编写的《髹饰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未受到重视。之后此书手抄本却流落到日本,并收藏于日本蒹葭堂(后进入东京国立博物馆为国家收藏)。民国初年,著名学者朱启钤先生从日本美术史家大村西崖《支那美术史》中得知唯一孤本《髹饰录》手抄本的线索,致函获得蒹葭堂手抄副本,并在1927年刻印了200本(世称“丁卯朱氏刻本”)。1972年,台北故宫博物院索予明先生向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资料室长川上泾先生求得蒹葭堂钞本复印件,并影印刊出。
朱启钤先生与周恩来总理正在交流
《髹饰录》里的划分,今天看不一定很科学,属于一家之言,而且有出现遗漏,如唐代最盛行的平脱技术(上篇博文已有说到),书中只字未提。但能总体看出,在明代中国的漆器已经非常丰富,漆艺非常发达。
受当时环境影响,作者有意识地将“阴阳”、“五行”学说引入书中,晦涩难懂的文字给人们的阅读造成了极大困难。1949年,朱启钤先生把《髹饰录》刊刻本托付给刚旅美归来的王世襄,希望把《髹饰录》注释成通俗易懂的书。1958年大致完成,没想到那时王世襄卷入“右派”政治旋涡。执著的王世襄冒着风险,节衣缩食,自己掏钱油印了二百册,然后将这本赠送给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院校、漆器厂和他认为需要此书的人作参考(这就是有名的1958年《髹饰录解说》油印本)。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