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绘画引领陶瓷艺术新方向
“历史上的瓷都是景德镇,这没有疑问。但是,到了当代景德镇是不是瓷都,我们曾感到怀疑。但是当看到了当代瓷板画以后,我们打消了这个疑问,瓷都还是景德镇。”在一篇题为《发现瓷都》的文章里,来自美国的一位博士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中国陶瓷在历史上的辉煌是无法忽视的。而当今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则体现在它的绘画性与当代性上,这一点正是当代瓷板画展示给世界的。”艺术品策展人关蕴科向我们这么解释。
关蕴科认为陶瓷艺术由三部分组成,即绘画、器型、窑变。由于传统陶瓷艺术最大的功能在于它的装饰性,而人们又往往出于实用性的考虑,因而不将绘画这个陶瓷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作为陶瓷艺术的主要内容。对于陶瓷艺术的绘画性千百年来受到的淡化和忽视,关蕴科感到惋惜,“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长期经历着皇权左右的特殊历史阶段,皇帝喜好的图绘,由宫廷画师画好,再带到窑厂交由工匠仿制。因为传统陶瓷上的绘画并不是一次性创作完成的,在工匠们复制的过程中,原作的气韵必然流失不少。这也就造成了传统陶瓷一直以来不被归为艺术品,而被归为工艺品的事实。”陶瓷绘画由于不是“创作”,而是“复制”而成,因而一直属于陶瓷艺术的附属部分。
“但是从美术学的角度来讲,绘画是一个独立的艺术体系。绘画有独立的文化地位和艺术语言,陶瓷艺术发展到今天不应该是孤立的、维持现状的。”于是关蕴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成熟的中国陶瓷艺术能不能由当代画家直接完成创作?能不能以独立的陶瓷绘画的形式来完成?
“这个问题不难解答,其实在清末民初,一部分文人已经思考并着手这个问题了,景德镇的‘珠山八友’就是开端和代表。”关蕴科认为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陶瓷绘画艺术是以民国初期为开端的,而“珠山八友”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文人对陶瓷艺术的亲自参与。“陶瓷一直处于工艺品的地位。过去的文人以士大夫、知识分子阶层自居,是不屑与工匠相提并论的。到了清末民初,产生了文人参与陶瓷绘画的新现象。”但由于受到材料、颜料的客观限制以及封建文化背景的主观局限,他们的创作还停留在较为原始的层面。“他们的创作依靠着传统的生活材料和生活经验,在作品方向、主题和绘画语言上都是需要与时俱进的。”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