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活到底好巴适? 《巴适·度——成都》明晚央视见
最能代表成都生活的方言词是哪一个?相信不少成都人会脱口而出“巴适”。“巴适”是用得最广的四川方言,大体可解释为“舒服”“安逸”“合适”,是解释川蜀大地生活哲学的一个关键词。成都的生活到底有好巴适?巴适的成都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发展得如何?未来又将是怎样的?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展示成都改革开放成就,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与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的大型纪录片《巴适·度——成都》即将于9月21日在央视科教频道及全国32个电视频道开播。“在这种‘巴适’的土壤中,人们期待收获的是一座高品质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一座拥有现代化经济体系,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一座能够对接世界城市体系,享受世界性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世界性价值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总导演曾欣介绍,纪录片《巴适·度——成都》正是基于这3个维度,通过宏大视角,以纪录的方式徐徐展开。
记者了解到,纪录片讲述了生活在成都的一群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在各自的人生选择中,不约而同地走上了与自然、与传统、与地域文化和谐相处的生活之路。这些独特又有联系的活法,在一把度量“巴适”的尺子上,奏响了源于时代又将属于未来的乐章。该纪录片共分三集,以故事化叙事风格体现成都的生活、环境、经济发展等,由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展示“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
第一集《越度》以成都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科技中心为重点关注内容,展示成都人在以创新为驱动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中,不仅在生存之中追寻“巴适”,还倾向于将个人的志趣、经历、抱负等内化在生产活动之中。第二集《广度》以天府文化和成都作为全国重要的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为主要内容,展现成都的城市包容以及天府文化的时代风采。第三集《样度》以成都的生态保护、城市建设为主要内容,展现成都如何加快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巴适·度——成都》的总导演是国内新锐纪录片导演曾欣。10年前他就因为工作原因经常来成都,成都宜居和闲适的生活让他爱上了这里,“如果我以后离开北京,成都是我首选生活、工作的城市。”“巴适是最有成都特色的一句方言。”曾欣笑言,之所以取名“巴适”,是考虑到成都有人情味的生活,“巴适”是一种生活态度,懂生活也享受生活。至于片中的“度”,曾欣解释,成都人享受生活,但并不会影响工作,这就是一个度的把握。
据悉,《巴适·度——成都》拍摄超过425天,拍摄涉及全市33个市级部门、20余个区(市)县,深入各部门、单位,通过挖掘纪录片素材、实地走访现场,搜集人物故事案例,最终在近200个案例中细化确定了23个适合电视语言表达,同时能反映成都特色的典型人物和故事。“我们从600多个事例中,精选出了来自生态环境保护、新经济发展、城乡社区治理、天府文化传承、物流交通、国际化开放等领域中的典型代表。主人公的真实讲述,令人印象深刻。”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相关负责人介绍。
本报记者 陈蕙茹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