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建材行业

农家书屋建设:凡是爱看书的孩子,都考上了大学

  这个夏天,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的高墩营村过得喜气洋洋,村里今年有15个孩子考上了大学,这是继去年村里出了13名大学生之后,又一个“丰收年”。对这个以蔬菜种植而远近闻名的村庄来说,家里出个大学生是远比蔬菜卖出好价钱更值得庆祝的事。

  农家书屋管理员景正红也在分享这种喜悦。近来她不断收到报喜的短信,发来短信的不是考上大学的孩子,就是孩子的家长。“这些孩子当年都是经常来我这儿看书的,凡是爱看书的孩子,都考上了大学。”景正红自豪地说。

  高墩营村农家书屋建立于2006年,是我国首批15家试点农家书屋之一。景正红从那时起一直担任管理员。她清楚地记得,书屋刚建的时候,不但书很少,只有几百册,就连桌椅都是从村小学淘汰下来的课桌椅。随着历年不断补充更新,以及社会各界的捐献,今天的书屋拥有1.5万册各类图书。书屋里不但安装了暖气,还开设了电子书下载阅读服务。

  在没有农家书屋之前,高墩营村每年考上大学的孩子不过三四个,但自从村里有了农家书屋,村里孩子考上大学的人数就一直稳步攀升,近年来每年都在10个以上。

  景正红保存着厚厚一摞借阅登记簿,记录了自2006年书屋正式运行到今天的所有图书外借情况,她翻开登记簿,指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说:“这些考上大学的孩子我都记得,他们经常来书屋看书借书。”

  村民王军亮的女儿王欢的名字频繁出现在登记簿上,其中2008年8月11日,王欢借了一本《西游记》,那一年她8岁。2019年9月4日,记者来到王欢家时,她已经到甘肃省中医药大学报到去了,父亲王军亮接待了我们。他充满喜悦地说,女儿是家里第一个大学生,自己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王欢小学的时候,成绩不太好,但挺喜欢看书,2006年村里有了农家书屋,她就经常去。我连小学都没毕业,没文化,除了种地干不了别的工作,也辅导不了王欢,但她爱看书,成绩从小学到中学越来越好。她今天能考上大学,我想这离不开书屋培养了她爱看书的好习惯。”

  在王欢的书架上,“四大名著”被精心包上了书皮,在《三国演义》里夹着一枚书签,上面是王欢用铅笔写的“只因有梦……”。

  从2005年第一个农家书屋在甘肃省建成至今,我国已有近60万家农家书屋,累计配送图书11.6亿册,农民人均图书拥有量从0.1册增长到1.13 册,增长了10倍多。

  全国究竟有多少像王欢一样的孩子因农家书屋而实现梦想,我们无从得知。但农家书屋实实在在解决了农村基层缺少图书报刊的问题,培养了农村儿童的阅读习惯,而这一习惯很可能将伴随他们一辈子。

  在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镇什字坪村,一位名叫叶鑫仪的小学生每周五放学后都会到农家书屋看书写作业。爱看书的叶鑫仪很懂事,知道身为农民的爸爸妈妈收入有限,在书店里看到喜爱的书,轻易不敢开口要。但自从村里有了农家书屋,叶鑫仪就再也不纠结了。她说:“农家书屋,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农家书屋建设和经济工作不太一样,不太容易计算投入产出比,我们不能要求今天建成一家农家书屋,明天农民的阅读习惯就改善了。对于文化建设,应该放到一个长时段里去评价它。”甘肃省委宣传部农家书屋办公室主任刘晓文认为,农家书屋对于改善甘肃农民的阅读条件,特别是培养农村儿童的阅读习惯,缩小城乡之间的阅读差距,发挥了重要作用。

  甘肃省是我国最早开展农家书屋建设的省份,目前16860家农家书屋的图书保有量达到3000多万册,平均每个书屋有1700多册,农民群众人均2.09册,全省农家书屋平均年借阅量在120册次左右,年总借阅量超过200万册次。

  《 人民日报 》( 2019年09月14日 05 版)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