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西南飞的成都试验:市场化“伯乐”引得来 创业支持机制留得住?成都人才市场
而为了有效解决引进海外人才须“硬着陆”的问题,突破海外人才引进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本次人才新政还提出,建立中国(成都)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运用灵活的市场手段,为海外人才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式、配套成熟完善的“离岸”创业空间载体,为海外人才来蓉创新创业提供国际化综合性平台,推动海外人才智力在蓉实现产业化、市场化。
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 江然 岳琦
在成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编办主任敬斌看来,此次人才新政具有针对性强、力度大等特点,将有力助推成都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努力把成都打造成西部人才核心聚集区和国际创新创业中心,为实施“创新、转型升级”战略提供的人才支撑。
除了硬标准,软也是决定人才去留的重要因素。“全社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和基本形成。”在成都市的规划中,覆盖“双创”全链条7大类的51条政策,试图营造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创新创业生态,鼓励创业者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善于圆梦。
创业过程中,“融资难”是当前人才创业普遍存在的“拦虎”。据介绍,“成都人才新政十条”将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金融扶持,扩大基金规模,市县两级构建规模不少于100亿元的各类金融扶持基金,整合债权融资、上市融资等扶持政策,形成完善的“创业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的金融扶持体系,对实现债权融资的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融资补助,对完成上市的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励。
“目前的自贸区建设,还没有人做科教、人才的文章,怎么把这种智力资源引来,发展内生式创新。我认为这是自贸区或者是下一个自贸区应该探讨的重点。”在中科院教授、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理事长吕本富看来,自贸区政策应该在如何引进科教资源、人才资源上做文章,这可能比单纯地引进商品资源更到位。
支持人才创新创业,除了将人才“引进门”,还要“扶上马、送一程”。
与引进人才并重的,是自主培养本土人才。本次人才新政也在“培育”方面着墨颇多——实施本土人才培养计划,破解“招来女婿气走儿”的藩篱。为此,成都将实施“成都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青年(大学生)“创业新星”计划、实施“产业实用人才开发五年行动计划”。
实际上,成都市的高新区、双流区、蒲江县已试点设立了引才“伯乐”,对引荐人或机构给予最多不超过20万元的励,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此基础上,成都将这一举措推开,试图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增强引才工作的实效性。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人才新政十条”是成都现行人才政策的升级版。其中大幅提高了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和人才资助标准,引导全市设立总额不少于20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并将引进人才分为国际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和地方高级人才,分别给予300万元、200万元和120万元的资金资助。
成都市2016年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依托“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成都正大力发展创业金融、科技金融,创建“西部创业投资中心”。在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方面,成都市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的股权投资基金已达381家,管理基金157只,管理基金规模223.8亿元。
作为中国西部的增长极,成都市正试图改写“孔雀东南飞”的人才格局。在西南腹地,这座以宜居闻名的城市希望通过不断升级的人才新政,让人才飞向西南,留在成都,创新创业在成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成都自2015年上半年启动创建“海外人才离岸”,已多次到深圳、上海、武汉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并在借鉴国内外先行先试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初步制定了“海外人才离岸”方案(草案)。
为了将人才真正留住,让人才发挥创新创业活力,成都还重点打造了“创业天府·菁蓉汇”和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活动平台,促进人才、项目、资本等创新创业资源要素的交流对接。
成都试验:开门引智 内生创新
从专设的20万元“伯乐”到总额不少于20亿元的专项资金,从国内外高级人才引进到自主培养本土人才,从不少于100亿元的各类金融扶持基金到无缝对接创新创业的人才机制,成都正在探索一条人才引进来也要留得住,开门引智也要内生创新的人才发展之。
今年春节后开工第一天,进入双创2.0时代的成都就派出“大红包”。
机制探索:引进来更要留得住
目前,海外人才作为创新创业中一支重要的科技力量和高端的智力资源,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近年来,中国科协在实施“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的基础上,积极打造升级版的引才引智平台——“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早已提出建设成为“宜居宜商宜业”城市,并一直在创造包容的创业,增强人才吸引力和试验条件。普华永道城镇化与服务总监高骏杰也从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角度指出,这些条件可能会对内陆自贸区的建设有较大促进作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月14日从成都市委组织部获悉,为发展大势,成都人才新政十条“新鲜出炉”。敬斌表示,此次人才新政的含“金”量是历来最高、分量最重的。成都对来蓉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扶持力度达到部领先水平,甚至走在了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成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敬斌表示,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素,而成都正处于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过渡的关键阶段。
成都还在进行更多的尝试和努力。作为部特大城市,成都也将承载更多的国家试验。今年全国期间,有全国政协委员提案设立成都内陆贸易试验区、以“成德绵”为重点建设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试验区。
在内陆自贸区的选择上,人才资源势必将成为一项重要的考量标准。吕本富举例称,有当地的高校人力资源支撑的地方是可以考虑的,比如成都有电子科技大学,人力资源水平高,如果再加上自贸区的试验,就可能会探索出一种新的内生式创新发展模式。
今年春节刚过,成都市选择在2月14日这天发布了含“金”量有史以来最高、分量最重的人才新政,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加快打造西部人才核心聚集区的若干政策》(成委发〔2016〕1号)(以下简称成都人才新政十条),就引进、培育、扶持、服务人才等四大关键环节,提出了十条重大举措。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全国期间,有政协委员提案,支持四川以“成德绵”为重点建设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试验区,聚焦制约人才发展的突出问题,探索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充分人才红利,示范带动西部地区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自2015年以来,中国科协“海外人才离岸”试点工作相继在深圳、上海、湖北等三地展开。2015年5月、8月、11月,中国科协先后授牌建立了中国科协(深圳)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上海自贸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中国(武汉)海外科技人才离岸创新创业中心,开展了海外“柔性”引才引智工作,有效地推动了海外科技人才来华、回国创新创业。
如何加强统筹协调,整合优势资源,促进科研更好就地,抢占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成都人才新政十条”作出了明确回答:充分整合经信、科技、人社、金融等与创新创业相关部门的政策资源,每年遴选5个左右重点人才(团队)项目进行综合资助。
人才新政:含“金”量史上最高
2015年,成都搭建“菁蓉汇”平台,带动开展各类活动1000余场,吸引创客超过30万人次。全国首个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则吸引了30多个国家、150余家投资机构参与并达成《全球创新创业成都共识》。
人才竞争已经是全球化竞争,“开门引智”也是国际化都市成都的必然选择。
对国际顶尖人才中获诺贝尔等世界知名项来蓉创新创业的,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综合资助;对顶尖团队中属于国家(国际)重大战略项目的,给予最高1亿元的综合资助。资助金额之高,力度之大,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居于领先水平。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成都人才新政十条”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在人才引进上如何有效地“去行政化”,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引才。据了解,本次人才新政专设了“伯乐”,全面激活企事业单位、人才中介组织等各类市场主体多渠道引才,给予最高20万元的励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