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神器 常用“历史万能公式”不会也能蒙对
公式1: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历史背景=(国内 国际)(经济 政治 文化 ……)
(1)经济背景=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结构 经济格局 ……
(2)政治背景=政局 制度 体制 政策 阶级 民族 外交 军事 ……
(3)文化背景=思想、宗教 科技 教育 ……
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原因:
(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 客观(外因)
(2)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
★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1)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2)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3)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
公式2:历史内容=经济 政治 文化 ……
★经济内容: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结构、布局 ……
★古代经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经济结构、布局 ……
①经济政策=总政策 土地 租税 赋役 人身 ……
②农业经济=人口 土地 工具 水利 作物 布局 ……
③手工业经济=(纺织 矿冶 陶瓷 ……)(技术 布局 ……)
④商品经济=城市 交通 商品 市场 货币 边贸 外贸 ……
⑤经济结构、布局=经济成份比例变化 经济重心变化 经济方式扩展 ……
古代经济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如唐朝经济:先分析总体的重农政策,唐初恢复经济的措施,如均田制、租佣调制等;再分析农业如生产工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布帛、人口增长等;手工业的丝织、陶瓷、造纸技术及布局;城市商业的繁荣、民族、对外贸易的发展等。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商品经济仍然微弱,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等。
★近现代经济=经济发展要素 经济成份 国际经济 ……
①经济发展要素=技术 资金 市场 原料 劳力 经济结构 经营方式 政策 ……
如19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发展要素:包括移民带来劳力、技术;西部开发提供市场、原料;废除种植园奴隶制、大规模农业经营、垄断模式等。
②经济成份=自然经济 外资 合资 民资 官资 国营 集体 个体 ……
如新中国初期:地主经济被消灭、富农经济保存、农民个体经济发展;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官僚资本被没收,民族资本主义恢复发展;国营企业确立领导地位、集体协作经济兴起等。
③国际经济=总格局 (生产 管理 资本 技术 市场 关税)(协作 竞争)
如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现代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各国、各集团之间在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贸易等方面的协作与竞争等。
★政治内容=制度 体制 政策 阶级 民族 外交 军事 ……
(1)古代政治=政局 制度 中央 地方 阶级 军事 财政 民族 对外 ……
如明清政治:包括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封建制度的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
(2)近现代政治=政局 制度 政体 体制 政权 政治力量 权力 权利 ……
如辛亥革命后的政治状况:包括政局的动荡、确立共和政体、三权分立的体制,袁世凯篡权、各派政治力量争夺权力的斗争、人民的基本权利问题等。
(3)国际政治=体系 格局 集团 合作 战争 对抗 妥协 ……
如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两大集团的对抗与妥协,集团内部的合作与矛盾,冷战与热战等。
★文化内容=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文化交流 ……
(1)自然科学=(科学理论 科技发明)(天文 地理 数学 物理 化学 生物 医学 农学 ……)
(2)社会科学=思想、宗教 教育 史学 文学 艺术 ……
(3)文化交流=(民族 对外)(传播 吸收) 文化地位 ……
★事件、事态过程:准备→开始→发展或曲折→成功或失败
事件是指人们在短时段内进行的具有突发性、间断性的历史活动,如:西安事变、法国大革命、二战等。
事态则是指人们在较长时段内从事的具有常规性、持续性的历史活动,如:百家争鸣、洋务运动、工业革命等。对事件、事态过程的分析要先按活动发展顺序、再分活动领域进行。
公式3:历史影响、意义和教训
★性质分析:任务 领导阶级 主力 手段 结果……
★影响或意义=(国内 国际)(经济 政治 文化) 深远影响……
(1)经济影响=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结构 经济格局 ……
(2)政治影响=格局 制度 体制 政权 政策 阶级 民族 ……
(3)文化影响=思想 科技 教育 文学艺术 ……
★判断成败及原因:
(1)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
(2)成败原因=(主观 客观)(经济 政治 军事 策略 ……)
(3)成败根源=(社会条件 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经验教训或启示:(经验 教训)→启示 :
(1)政治=国情 领导 群众 武装 民主 法制 思想 策略 ……
(2)经济=生产力 生产关系 客观规律 发展战略 ……
(3)文化=批判 改造 继承 发展 ……
★历史评价=(积极因素 消极因素)史实 结论
(1)人物评价=属性 事迹 影响(进步 局限) 结论
(2)事件、事态评价=概况 性质特点 影响(进步/反动 正义/非义) 结论
公式4:一些重点问题分析的思维模式
模式1:对比近代不平等条约:时代背景 签约国 内容 对中国危害;
模式2:统一局面:背景 由谁统一 政权建设 地位 疆域 结局;
模式3:农业发展的表现:工具发明与改进 耕种方法 生产经验积累 农作物种植和推广 开垦荒地、施肥 兴修水利 开发边疆;
手工业发展的表现:手工业部门的扩展 手工业内部的分工扩大 手工业制品的工艺水平提高;
模式4:商业:商品种类 集市和城市 货币 对外贸易;
模式5:文化特点:时代特征 风格 影响 世界地位 是否兼收并蓄 是否全面发展;
模式6:分析革命运动的原因和背景:矛盾冲突 谁参加谁领导 以何手段发动 导火索;
模式7:分析战争胜败原因:性质 领导因素 民众因素 战略战术因素 内部关系 敌方的战备 交战国双方综合国力因素国际因素;
模式8: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改革派与反对派力量对比 政治地位与权力的高低强弱最高统治者的态度 改革的方针、措施与用人是否得当 是否触犯人民的利益,增加人民的负担;
模式9: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基本条件:资本 雇佣劳动力 生产技术 原料 环境 市场;
模式10:政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客观条件(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 主观条件(阶级条件、思想条件、组织干部条件);
模式11:文化发展的原因:政治 经济 民族 对外 前代;
模式12: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 民族融合和民族间的交流 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