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建材市场

过来人原创关于那些少数民族留学生

  虽然留学行业已如此发达,留学圈已经渐渐变作了“太阳底下无新事”的状态,中国的少数民族留学生却似乎一直是不怎么受关注的群体。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身处异乡的我们脱离了原本的文化,统一成为了外来者。在外国文化前,我们统一都是Chinese,分享同一杯苦涩的乡愁。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少数民族留学生不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中国虽然少数民族众多,却大多汉化严重。因此,与许多其他国家的少数民族不同,中国少数民族中的年轻一代往往处在文化的灰色地带,既无法从自己的族群中获得共鸣,也无法完全融入主流文化,承受着更加令人迷惘的孤独。怀抱着这份孤独的他们,在前往异乡,与他国之人相遇后,又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经历呢?对此,笔者陷入了深深的好奇,因此开始寻觅正在异国求学的少数民族留学生,与他们交谈,收集他们的故事。

  我是一个蒙古族人。自小,我便觉得自己与周围的人非常不同:我并非单纯的中国人,而是一个拥有独特文化种群的一份子。虽然出生在,但从小学起,我便在各地辗转求学,从上小学、中学的到现在读大学的匈牙利。可以说,在出国前,虽然我一直浸泡在汉文化的生活之中,这份对自己少数民族身份的认同却从未改变。故乡生活的种种早已深入我的血液骨髓。家乡草场凛冽的风、可口的炒米、夏天的蒙古包等熟悉而温暖的事物,使我对自己蒙古族的身份无比眷恋和骄傲。

  然而,怀抱着这份骄傲的我同样也着难以言喻的孤独。我有着一切蒙古族独特的面部特征。因此,在生活时,周围的人都能立刻辨别出我少数民族的身份。开始,他们都会十分地兴趣盎然地询问我各种关于蒙古族的问题,既有是如“你们汉化严重吗?”“现在还有很多蒙古族人过游牧生活么”这样认真的问题,也有如“蒙古族高考是不是考骑马射箭?”“你们是不是娘胎里生出来就会喝酒摔跤?”这样略微玩味的调侃。

  起先,我会热情而自豪地一一回答,讲述我在草原的生活,让他们一次又一次惊讶地瞪大眼睛。但是,长此以往之后,我渐渐明白,这些问题之后是巨大的文化隔膜。大多数人不会对我的民族产生真正的兴趣与共鸣,而我也无法完全以一个蒙古族人的身份与他灵相通。在许许多多这样热情又冷漠旁观者的目光中,我的心中慢慢郁积了一丝难以抒发的。我由衷地希望,有一天自己蒙古族的身份可以真正被周围的人理解并接受。因此,在我来到匈牙利后,与几名外蒙的同学相遇时,我的内心霎时间爆发出无匹的期待与喜悦。然而,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这次会面,将会让我对自己蒙古族的身份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那是大一开学的第一天。学校在教学楼前的大草坪上摆开几张桌子,满满当当地放上软饮与零食,让新生聊天社交。与已经结识的几位匈牙利本地同学闲聊几句之后,我便漫无目的地逛了起来,在无数个由人组成的小圈子间走走停停,介绍自己,听他们聊当地有趣的酒吧与餐厅,不时便口干舌燥。正当我要去取一杯可乐解渴时,瞥见摆放饮料的长桌旁有几个黑头发的身影。

  起先,我以为他们只是单纯的亚裔,就前去混几分熟络。在看到他们脸的一刹那,我怔住了。高颧骨、圆脸、小眼睛...几乎与我在镜中看到的自己的面容相同。

  我顿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半晌才结结巴巴地用匈牙利语开头说道。他们疑惑地面面相觑,其中一位戴着眼镜的冲我点点头。

  他们听我这样说,脸上流露出了惊喜。我们一同取了饮料,在草坪边席地而坐,开始用蒙语交谈起各自的生活。然而,还没说几句,他们的脸上却蓦地露出了古怪的表情,默默地交换着眼神,渐渐沉默了下来。

  “你的蒙语...听起来和我们有些不一样。”一个高个子委婉地说道,“你说的中国蒙古族的生活也和我们的生活方式非常不同。”说罢,他开始为我讲述起外蒙的生活,虽然与内蒙有诸多相通之处,却在人口、语言文字、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差异。说到最后,他半开玩笑地向我问道:“中国的蒙古族究竟还算不算真正的蒙古族呢?早晚都会被中国(汉)文化吞没的吧。”

  “那么外蒙的蒙古族有没有被苏联文化吞没呢?”我几乎想也不想地回答道。我们相视一笑,话题一转,开始用匈牙利语聊起本学期各自要就读的课程,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此时,我的心中已被疑惑填满。

  这份疑惑并非来自于他的质疑,而是对于蒙古族文化这个概念本身。虽然内蒙因为汉文化、农耕文化与草原沙漠化等因素,已然流失了许多本来的文化样貌。许多地方的牧场已不是牛羊漫步的天地,而被拉上了,分作一块块小草场。成千上万的牧民因为放牧生活的辛苦,选择卖掉牛羊去其它城市谋出。最原始的生活方式已经历如此剧变,何况是文化呢?外蒙在这一点上并无不同。受苏联文化影响,外蒙的文字已变成西里尔字母,发音也深受影响。如此看来,蒙古族文化在两个国家的主流文化影响下正向着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面容和根源如此相近的我们,世界观却有着如此明显的差异,这令我感到迷惘与遗憾。

  我们究竟还是不是同一个民族呢?在变化后蒙古族生活中成长的我们,是否还能称自己为“蒙古族”呢?随着历史的推进,民族文化仿佛树上的枝条,正分化作更加细小更加不同的存在。是否真的有一天,我们会被“吞没”,变得无处可去呢?或许有一天汉族也会变作少数。对于历史,我们都是再渺小不过的“少数民族”。这样或许是好的,或许是不好的,答案我无从得知。

  我?我是个土生土长的人,去年因为家庭原因来到俄勒冈州的一所公立美高就读十一年级。

  但是,我不只是一个人,我是一个满族人。然而,我对自己满族人的身份几乎没有任何深刻的体会。在出国前,即便我的家庭还留存着一些满族文化的痕迹,在这满族人基本上已被汉化的时代,我几乎觉得自己是个土生土长的“汉族人”。我对满族的了解只停留在模糊的历史信息碎片,和在我看来有些古怪的规矩上(比如,爷爷奶奶一直我们不能用手指家里的西墙,因为一般会挂着族谱)。在家庭的聚餐时,爷爷奶奶总会有些自豪地谈起清朝时家族的一些故事传说,但是我总会觉得有些许不以为然。

  毕竟,我已在文化融合的世界中生活了太久,自觉与汉族人没有什么区别。直到出国后的一次小组讨论,我才骤然意识到自己“少数民族”的身份,仿佛一条忽然拥有自知的鱼,骤然间意识到了自己纲目,却仍不习惯如此看待自己。

  那是第一学期中的一个下午,我正和几个同学讨论一个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社会学课作业,课题是美国racial minority的现状。几个组员恰好拥有非常多样的种族背景,亚裔非裔墨裔印度裔俱全,展开了非常激烈的讨论分享。在讨论中,我不经意间提起了自己满族的身份,他们便忽然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Manchu?Wow,听起来很酷!给我们讲讲你们的历史吧!”一个黑哥哥饶有兴致地对我说道。霎时间,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本想,却又抵不过他们充满企盼的眼神,只好竭力脑袋里初中时历史教科书上读到的关于满族的历史信息,开始结结巴巴地讲述。

  “额...满族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的者,我们有着独特文化和语言,在中国是少数民族,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少数。”

  “呃..大概...大概占中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五?不...可能是百分之二...Anyway...”面对他们渐渐不解的眼神,我急忙切换话题,“满族在进入中国前主要是游牧民族,而当时的汉族是以农耕为主的,直到跟随一位民族入关后才渐渐改变生活方式...”

  “无意——你们曾是中国的者阶层,现在身为minority, 在中国不会被差别对待吗?被歧视或者...享有?就像在印度那样...”一位墨裔的小姐姐忽然问道,一旁的印度小哥撇了撇嘴。我呆愣了好几秒,才缓缓答道:

  “不会的。事实上,现在我们的生活与汉族没有任何区别,毕竟我们是被汉化得最严重的少数民族...但是其他的种族也差不多...”

  “How is that possible?!”他们瞪圆了眼睛,仿佛这是天方夜谭,嘴边似乎又要蹦出无数的问题。我急忙切换了话题,谈起跟满族似乎相关的中国文化,例如普通话和老话的差异、胡同、四合院等种种。越是诉说,我越发现自己对于满族文化、满族历史的了解是多么匮乏。然而在他们眼里,民族的认同与文化保留是多么重要且理所当然。我不禁开始怀疑,我是否错过了生活关键的一面,是否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少数民族的身份。在这个时代,满族人究竟该如何生活呢?

  这份迷惘在那次谈话之后的几周都未将息。那时体会到的惊惶与疑惑始终在我心里挥之不去,甚至令我无法专注于课业与生活。我渴望了解更多满族的信息,却又怕自己会陷入什么庞大而充满未知的东西。因为这份心绪太过复杂,而家里对于满族文化的了解也过于微观,我无法从父母祖辈获得帮助。

  在将近一个月之后的一个晚上,我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不安,开始在百度与谷歌上进行关于满族的research,试图获得一些文化认同感,寻觅我一直忽略的身份的痕迹。然而,这些东西却似乎已在岁月的长河中石沉大海,无迹可寻。百度上关于满族的信息要么是学术研究,要么是诸如「揭秘娱乐圈里的满族后代:若在清朝就是妃子」「这才是真正的满族民俗!」一类将满族文化当作噱头的文章,无法触及历史中满族人生活真正的模样,更别说提供现代满族人应有生活的了。要么,就是关于满族被汉化何等严重的感叹。为什么少数民族在中国美国的文化发展会如此不同呢?即便美国同样有正经历文化流失的少数民族,但也有众多种族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互相碰撞,也互相影响。白人文化、黑人文化、墨西哥文化、亚洲文化都有着鲜明活跃的存在感。

  相较之下,尽管中国民族很多,但汉文化仿佛是透明而无所不在的空气。除非在密集的少数民族聚居点,大多数民族都会被自然而然地,过程仿佛呼吸一般,不觉地就被汉化了。满族也好、其他少数民族也好,为人所知的民族特征大多只与旅游相关。

  时代在变化。越来越少的人重视家族的概念,又何况是大民族下的小民族呢?人口流动也使独特种族的文化圈难以形成。在众多因素影响下,许多如我一般的人与自己的“少数民族”身份渐行渐远。当然,这或许是自然,民族融化确实对社会有许多好处。我当然认同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想法,也爱着现在的中国。但是,我究竟应该继续忘记自己的民族身份,还是去探索自己的不同呢?这对于个人究竟是好是坏,对社会从长远来看究竟是好是坏呢?当然,我不必非黑即白,在两极中做出选择,但也总有倾向。这份迷惘,令我感到悲哀。

  我的沉思被突如其来的微信提示音打断,是爸妈拨来的微信视频。手机的另一端,一家人正齐聚一堂吃着晚饭,觥筹交错间对我投来笑容,我才忽地想起今天是满族的祭祖节。爷爷又绘声绘色地讲起祖先的故事,却蓦地被一旁的小妹打断。

  桌上顿时响起一阵笑声。爷爷笑盈盈地摸摸小妹的头,听姑姑讲起小妹学舞蹈的趣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