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建材科技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人民日报》13日刊发文章《河洛大地春潮涌》,报道我市突出优势、彰显特色、打响品牌,谋划好加快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这一“正确的事”,并化蓝图为现实,正在把“正确的事”做正确的做法。本报今日全文转发,敬请垂注。

  当下,虽然岁值寒冬,但河洛大地依然涌动着加快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热潮。

  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陈雪枫说,建设名副其实副中心,不是简单地在经济总量上保持区域第二位次,更不是从城市建设规模上与其他城市比高低,而是进一步突出洛阳优势、彰显洛阳特色、打响洛阳品牌,把洛阳建设成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文化示范区、最佳宜居地、开放创新城。这四个方面,就是洛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以此为蓝本制定的《建设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战略纲要(2015—2020年)》,在前不久召开的洛阳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获得一致通过。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洛阳市完成生产总值3284.6亿元,同比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60亿元,增长11.3%;固定资产投资2981.1亿元,增长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11.5%。

  加快产业发展

  打造中原经济区重要增长极

  建设名副其实的副中心,首要的是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使洛阳的经济实力与区域中心城市的差距逐步缩小、与其他城市的距离明显拉开,成为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

  综合考虑市场、技术、配套能力、支撑条件等关键因素,按照成长性最好、竞争性最强、关联度最高的原则,洛阳正在加速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基地。一是以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为突破口,打造国家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二是加快推进石油化工与新型煤化工的融合发展,打造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石化煤化产业基地;三是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打造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四是以加快材料工业升级换代为主攻方向,打造洛阳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五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商务服务等引领带动能力强的高成长性服务业,积极培育健康、医疗、养老等新兴服务业,打造中原经济区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洛阳坚持把开放招商作为“一招应多变”“一举求多效”的重要抓手,近年引进和实施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2014年,洛阳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59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5个,引进境内外500强企业12家。正威有色科技城、阿帕奇电动汽车产业园、万安山野生动物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洛阳。

  产业升级是洛阳转型发展的关键。2014年,洛阳市围绕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启动有色金属、石化煤化等重点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重大工业结构调整项目420个,完成投资520亿元。中建材凯盛新型显示材料基地、恒阳铝业高档铝型材等162个项目开工建设,中信重工重装高科产业园、双瑞特种装备产业基地等258个项目进展顺利,河南能源20万吨乙二醇、洛阳单晶硅电路级硅抛光片和太阳能晶体硅片等97个项目竣工投产。洛阳石化1800万吨炼油扩能项目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去年一年,洛阳实施千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168个,完成投资340亿元。农业产业化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0%,新增农业龙头企业8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比2013年提高1.8个百分点。

  今年1月25日,洛阳联手上海交通大学组建了洛阳特种材料研究院,柔性引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江,与全球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的佼佼者川崎机器人(天津)有限公司签约,并正式确立了“一基地两园区”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布局。这些协议、项目的履行、实施,必将对洛阳装备制造业等领域转型升级产生重要影响。

  盘活优势资源

  打造中原经济区文化示范区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洛阳最有价值、最具潜力的资源。去年以来,洛阳以六大工程为抓手,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快文化复兴步伐。

  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工程。实施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白马寺佛教文化园区、灵山寺文化旅游园区、关圣文化产业园、中央新影中原影视文化产业园等一批重大引领支撑项目,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工程。树立城市旅游理念,注重文化融入,彰显洛阳特色,实现城市处处都能品味到古城韵味、体验到独特文化风貌。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建设工程。一是加大大遗址的保护、展示、利用力度,建设隋唐洛阳城宫城遗址公园、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公园、二里头遗址公园等“九大国家遗址公园”。二是做好天堂、明堂项目提升和九洲池、应天门、天津桥、南城墙等复原性展示工程建设。三是不断完善唐三彩、河洛大鼓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名录体系。四是打造“博物馆之都”,力争到2020年,全市各类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达到100家。

  牡丹文化产业提升工程。提升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举办水平,扩大牡丹产品市场影响和产业效益,进一步叫响“洛阳牡丹产业甲天下”的品牌。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工程。通过标准化和长效机制建设,实现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初步形成。

  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灵魂,争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排头兵、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示范市、诚信制度化建设品牌城。

  2014年,围绕“让世界重回洛阳”,洛阳谋划实施总投资2100亿元的白云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古城保护与整治等50个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预计全年共接待游客94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01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4%,增速高于全国、全省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

  打造中原经济区最佳宜居地

  洛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城市周边森林遍布。同时,洛阳还是北方少有的富水城市,具有良好的生态基础。

  近年,洛阳谋划实施了引黄入洛等引水工程,全面盘活水系资源,成为水利部确定的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2014年12月,洛阳的故县水库引水工程正式启动,意味着洛阳在水资源“空间均衡、系统治理”的棋局中落下关键一子。故县水库之水进入城区后,沿线和城区地下水开采规模将大幅减小,有效改善水资源配置结构,增强居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在未来不到两年时间内,洛阳市民将能喝上全省最优质的水!

  打造宜居城市,离不开生态支撑。已经摘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桂冠的洛阳,当下正在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提升工程,把生态文明建设切实融入城镇化进程。

  洛阳要求,景区开发必须与强村富民同步推进。投资120亿元的白云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项目全面启动,偏僻的小村落将通过发展老年静养院、农家乐等方式,成为洛阳养生旅游版图上的明珠。

  在豫西深山区的旅游名县栾川,“全景”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全区域营造旅游环境,全领域融汇旅游要素,全产业强化旅游引领,全社会参与旅游发展,全民共享旅游成果。潭头镇重渡沟村曾是贫困村,现在90%的农户通过经营家庭宾馆增加了收入。去年,该村户均收入23万余元,在367户村民中有210户买了汽车。

  持续优化环境

  打造中原经济区开放创新城

  历史上,因为开放创新,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才与洛阳结下不解之缘;因为包容开放,数百家科研机构、数十万名专业技术人员才从五湖四海会聚于洛阳。未来,洛阳更将用好开放创新这一利器,以思想解放带动工作转变、带动城市质变。

  投资20亿美元的惠普(洛阳)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项目已经悄然改变着一些孩子的命运,该项目首批538名实训学员供不应求;不少洛阳学生也将受益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洛阳中意研究院项目,出国深造;总投资不少于35亿元的中兴通讯智慧产业基地项目,将对洛阳10万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智慧产业创业技能培训;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自动化所、微生物研究所等纷纷在洛布局高端产业……

  这些变化与洛阳市出台的一系列引才引智举措密不可分。洛阳通过统筹运用包括产业配套、政策优惠、资金支持、环境优化、情感关怀在内的综合性措施,全力将洛阳打造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高地、“白领城市”。

  去年,洛阳市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83个、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4个,成立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个。全年新增院士工作站4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4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6家。

  截至目前,洛阳市已拥有各类人才92万名。其中,包括5名院士在内的国家级各类人才19名,包括8名中原学者在内的省级各类人才80余名,包括700多名市优秀专家在内的市级行业拔尖人才近2000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00多名,为开放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建设名副其实的副中心,洛阳谋划好了“正确的事”。化蓝图为现实,洛阳正在把“正确的事”做正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