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建材科技

将军故里子长县 谱写幸福民生美丽篇章—延安高峁湾建材市场

园林式小区——县医院家属院

子长县吹响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号角

看病不再贵。着眼于解决看病贵问题,确立了“以确保医院公益性质为核心,以建立平价医疗服务体系为重点,以创新医院管理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强化投入为抓手,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创建思。基于对导致“看病难”问题根源的认识,该县着力强化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弥补的投入缺位。把过去财政对县医院只核70%的工资改为100%核发,乡镇卫生院的运转经费由财政定额补贴。医务人员津贴补助和人才培养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对公立医院的历史债务经审计后由县财政统一打包,逐年清还,让公立医院轻装上阵。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更新由县财政负担。县上已投资683万元,为医院购置了螺旋CT、彩超等大型诊疗设备;投资5700万元、建筑面积1.89万平方米、设立196张病床的县医院门诊住院综合大楼建设竣工,马上投入使用。从2008年6月1日起取消了15%的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并对23个病种项目实行了单病种收费。下调了大型检查费用,由物价局按成本核算,CT由170元下调到120元,下调30%,磁共振、彩超等平均下调15%,医院减收部分由县财政补贴。药价虚高是造成“看病贵”的又一重要原因。针对这一“”,县委、县决定实行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制度,把过去在省上招标价限定内由各医疗单位分别议价采购,改为全县所有公立医疗机构的用药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减少流通环节,以大额团购换取药品低价格,实现药品低价进入、零差率销售,全县城乡公立医院所有药品同质同价。采取“三竞一议”(三轮竞价、一轮议价)的办法,从10家竞价公司中公开招标,确定了1家实力比较雄厚的国有医药经销企业,负责全县药品配送工作,实现了药品目录、价格、质量、采购、配送和结账“六统一”,也基本杜绝了一些药品厂家专门做高价格高回扣临床药品的现象,使统一配送总体价格较省招标价低13.3%,全县公立医院药品价格下降了40%左右。一些药品价格从上百元、几十元、十几元,降低到几十元、十几元、几元钱甚至几毛钱。全县医疗机构共采购药品1043.86万元,据测算,仅药品集中采购一项,每年就可减轻群众负担500万元,同时还较大幅度降低了公费医疗、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资金的支出。

子长县是民族英雄谢子长的故乡,是抗日战争东征的出发地,土地后期中央所在地,著名的“瓦窑堡会议”曾在这里召开,新中国成立后有9位子长籍军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素有“红都”和“将军县”之美誉。是全国重点采煤百县之一、“中国洋芋之乡”和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现代农业重特色

辞旧迎新展宏图,凝心聚力谋发展。全县上下坚定,振奋,团结一致,自加压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大家齐心协力,正在为建设文明、富强、和谐、幸福、美丽的新子长而奋斗。

近年来,该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富民、能源化工强县、重大项目引领、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围绕群众关心的吃水、上学、就医、就业、住房等“五难”问题,每年开工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10大重点项目,解决城乡20件惠民实事,“十二五”规划以来,共投入各类民生资金21.2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46.46%,201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2.22亿元,增长4.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2.1亿元,增长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9亿元,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3%。各项民生事业取得显著成效。

薯类研究所“克新1号”原种喜获丰收

马铃薯质量和产量的提升直接让“子长洋芋”、“子长粉条”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2014年,全县洋芋种植总面积26万亩,全年共生产马铃薯35万吨,加工15万吨,生产淀粉、粉条、粉皮1.8万吨,实现薯业总产值5.3亿元。这些,只不过是子长县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

重大项目为引擎

“十二五”期间,该县高度关注民生事业发展,对群众关注的“吃水难、上学难、就业难、就医难、住房难”五难问题下足功夫,下大力气,全力破解“五难”,受到广大群众和社会的高度赞誉。

园林式单位——秀延初级中学

“组培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都有严格的要求,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巡检一到两次。采用马铃薯脱毒茎尖剥离这种组培方式,不仅摆脱了传统种植马铃薯逐年退化引起产量降低和商品性状变差的问题,也确保全年产量,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该中心负责人薛虎告诉记者,该中心每年可繁育马铃薯脱毒试管苗80万株,生产微型薯(原原种)100万粒,建成“公司+农户”良种繁育2万亩,年产良种2万多吨,推动了该县马铃薯种薯的良种更新速度,大幅度改善和提高了马铃薯的质量和产量,同时也填补了延安市不能生产试管苗和原原种的空白。

加快“一区四园”建设,县工业园区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煤矸石综合利用、工业废弃物集中处置利用一期工程、新型物流中心建材市场和新型墙体保温材料项目建成投产,延长集团天然气净化厂开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杨家园则现代农业示范园全面提升,引进推广新品种30多个,试验、示范和推广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涧峪岔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建成了研发办公区、新品种桑园示范区、文化展厅等;安定马铃薯示范园成功申报为省级示范园区;元亨薯类加工项目顺利建成投产。电子商务异军突起,率先在全市建成电子商务孵化中心,与阿里巴巴成功合作,建成县级服务中心,发展“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35个。网购上行与下行所占份额由5:95发展到基本持平,仅“阿里年货节”9天时间里,帮助实体店销售220万元,位居陕甘宁地区第一。该县被列为2015年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面实施“三证合一”注册登记制度,大力引导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县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累计达到7498户,从业人员3.77万人,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到经济总量的26.9%。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农民大幅度增收的必由之。近年来,子长县严格以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化为要求,推动了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特别是山地苹果、大棚蔬菜、蚕桑、畜牧养殖几大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均已建成相当规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逐步放大。这些,都成了子长现代农业飞速发展的助推器。

设置首页-搜狗输入法-支付中心-搜狐招聘-广告服务-客服中心-联系方式-隐私权-AboutSOHU-公司介绍-网站地图-全部新闻-全部博文

投资元新建的秀延初级中学和秀延小学大大缓解了城区上学难问题

转:陕西日报

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进入西部百强县行列,2010年被授予省级卫生县城、文明县城、园林县城称号,2011年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2012年子长医改荣获第六届“中国地方创新”,狠抓医疗,创建平价医院;力搞“双创”工作,争创国家级文明县城、卫生县城;统筹发展,城乡互融。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退耕还林还草示范县、全国生态建设重点县等近百项殊荣,医疗、新农村建设、食品药品监管、扶贫开发、治沟造地等国家和省、市10多个现场会在该县召开。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和绩效薪酬分配制度,积极开展居民健康家庭签约式服务,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被省确定为“一市十县”综合医改试点先进县。大胆创新,探索推行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机制,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全省推品药品网格化监管现场会在该县召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了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强就业再就业和创业工作,开发就业岗位2090个,其中公益性岗位421个,劳动力转移就业3.76万人。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调资、乡镇干部补贴按政策全部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顺利推进,袁家沟廉租房进入分配环节,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建设均达到计划进度,安定镇、县城操场滩棚户区列入省市计划。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货币补贴政策全面落实,累计发放货币补贴1650万元。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进一步加强维稳、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管理,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子长县针对国际国内经济普遍下滑和市场疲软趋势,“十三五”规划改变以往“油煤强县”重心,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将这一年确定为“文化旅游年”,按照“一城、一堡、一窟、一山”的旅游发展思,倾力打造子长文化旅游新名牌;把以往“双创”工作拓展为“多城联创”;电子商务领军发展;不断深化医药、食药监、乡镇体制,确保红利惠及每位子长儿女。为创建一个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美丽幸福新子长而努力迈进。

投资1.73亿元的环城西

李晓军何洋本报记者艾庆伟

近年来,子长县委、县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市场需求,制定了“巩固提升养殖业、壮大提高棚栽业、做强薯类加工业、大力发展山地苹果业”的产业发展思,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富民”的发展战略,新栽山地苹果20.3万亩,建成县乡两级示范园62个、1.5万亩,完园土地流转9000亩。依托杨家园则现代农业示范园,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375座,蔬菜产量12.4万吨。家畜家禽饲养量连续增长,蚕桑、薯业、中药材稳步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

吃水不再断。随着该县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县城常住人口已突破10万人,城区居民用水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为此,县上全面加强了供水能力建设,多措并举,使吃水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投资2530万元,先后两次对中山川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消除了安全隐患,确保了水源地安全。投资2300万元,新建了红石峁沟储水库,作为中山川水库的调蓄库。中山川水源地流域一级区内生产油井26口,二级区内清洁文明井场建成率达100%,从源头上进行治污,确保水源不受污染。投资2395.76万元,实施了管道输水工程建设,先后从中山川水库和红石峁向县城净水厂铺设了2条供水管网,结束了河道取水的历史。投资1560万元,城区供水管网2.2万米,延伸供水主支管网1.2万米,供水范围达67.3公里,供水普及率由原来的65%上升到90.3%,日最大供水量达7000m3,年供水量达到250万吨。投资1742.5万元,对净水厂进行了全面,蓄水池由原来的1000m3增至4000m3,水质经西安市自来水公司检测,达到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按照“资金使用”的原则,项目资金和县财政配套资金8126.97万元,实施人饮工程930处,解决了946个自然村19.7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使全县广大农村彻底告别了吃水难。

居者有其房。为了实现“居者有其房”,该县在瓦窑堡镇齐家湾村建设怡乐园限价房住宅小区,共2栋69套,总建筑9047.84㎡;在县城新区修建桃园小区安居房,共33栋1812套,总建筑面积20.8万㎡;在张家沟小区新建高层6栋低层22栋3460套,在刘家沟村修建安居房,6栋146套房,总建筑面积20466㎡,现已进入房屋分配阶段;袁家沟正建经济适用房21栋1512套,其中90㎡、115㎡、120㎡各504套,总建筑面积163800㎡。2010年,对其中746户2281人给予了廉租住房货币补贴。2012年,建成廉租住房508套,进一步解决了508户家庭的住房困难。目前,全县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100%。放廉租房货币补贴272万元。水沟坪二期558套廉租住房已全部竣工,入住。近年来共新建移民村10个,搬迁1015户4565人,极大改善了贫困户人居。已实施新农村建设村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28%,受益人口达7.4万人。实施安居工程6000余套,危房整治423户1551人1035孔(间)。同时,他们参照新农村建设模式,对城中村也进行整治,已完成1.5万孔,城乡由过去的“脏乱差”变为现在的“山水画”。

红利惠万民

走进红都子长,巍巍宝塔南山立,遥遥龙虎山相对,城市的中心清粼粼的秀延河水滚滚东流去,河道中的橡皮坝一段一段如水梯田般层层相连,河道两岸壁画林立,休闲长廊绿树成荫,真乃一片“诗意盎然新子长”。有人说,与过去相比从沟到河到山顶,变化翻天又覆地,山变绿、天变蓝、水变清、城市变美变靓了感同“双创”益。2010年5月5日该县举行了“省级文明县城、卫生县城”授牌仪式,同日,启动了国家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在县委、县的正确领导下,该县按照“依法双创、科学双创、人人双创、和谐双创、诚信双创”的工作思,以县城为重点,辐射和带动乡镇创建工作,做到统一领导,科学规划,城乡联动,整体推进,全面实施,把以往“双创”工作拓展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县、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为内容的“多城联创”活动。全县配备804名专职保洁人员,实现了城区管理责任无缝隙、清扫保洁全覆盖的目标。全面推行“昼洁夜扫”24小时清扫保洁制度,城区卫生清扫率达到100%,机械化清扫率25%。同时针对突出问题,先后组织开展了280次全县垃圾大清洁、大清理、大清运活动。清理乱贴乱画及野广告2万多条。沿街出店经营和乱摆摊点等“八乱”现象,打击流动叫卖、违规占道经营等行为12200多起,依法拆除违章建筑3380间(孔),搬迁洗车点22个、维修摊点24个、售煤点27个、机械加工点36个、废品收购点60个。拆除不规范灯箱、广告牌匾1000余块,更换店铺门头牌匾2691块。全面落实“门前四包两”责任制,与各业主签订了《四包两责任书》,另外,制订了城区养犬管理办法,强化宣传教育,加大养犬管理工作力度,收缴流浪犬135条,养犬管理已纳入规范化、制轨道。建立健全了以县疾病控制中心为主体、乡镇卫生院为中心、社区(村)卫生室为基础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体系,建立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了儿童免疫规划和传染病管理工作,结核病控制项目全面落实,布病、鼠疫等地方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碘缺乏病得到有效巩固,艾滋病等其它传染病防治工作进展顺利。儿童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传染病报告率达100%,百日咳发病率降低到0.75/10万,麻疹发病率实现了零的目标,连续20年无脊髓灰质炎、白喉病例发生。无甲乙类传染病疫情爆发,同时加强流动儿童管理,目前,城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建卡建证率达100%。

上学不再难。全面落实中小学“两免一补”和“营养改善计划”,采取“多口进、一口出”措施,扩大贫困大学生资助范围。组织实施“全面改薄”计划,一批中小学维修工程顺利完成,职教中心综合实训楼建成投用,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从2009年秋季开始,县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先期在寄宿制学校启动了“蛋奶工程”,向全县农村寄宿学生每天供应1个鸡蛋、1袋学生饮用奶。2011年开始把范围由农村寄宿学生扩大为全县所有中小学寄宿生,使受益学生达到1.49万人。成功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建设、教学设备配置、生活设施配套、供暖、校园“四化”建设等6大工程,硬化校园14个,美化亮化校园46个,绿化校园32个。完成了42所学校的教学楼、公寓楼、餐厅、宿舍、供暖等新建和工作,购置单人课桌凳2.3万套,音体美器材和各类图书实试验器材配备达到省颁一类标准。建成教育信息台1个,校园网22个,计算机教室65个,多教室209个,电子备课室49个,配置计算机3300台,实现了教育网络校校通、班班通。深入推进“校际联盟”,开展学区内大教研活动76次,教师交流轮岗116人次,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择校热”有所缓解。

11月15日上午9时多,记者来到子长县工业园区煤矸石建材项目建设工地,现场的张师傅正在推着轨道车运输施工……据了解,该项目已经完成了主体工程,预计年底可全部建成并投运。这是子长县进入煤炭市场“寒冬”季节以来,化危为机、走出困境的一项举措。随着煤炭开发的废弃物带来了一系列生态和污染问题,为此,子长县挖潜降耗、变废为宝,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煤矸石,走煤炭综合开发的子。子长县煤矸石建材项目是由陕西鑫盛翔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主要以相邻的子长兴旺煤矿及周边煤矿排出的煤矸石等作原料,建设两条年产1亿块煤矸石烧结砖生产线及相应的配套辅助设施。工程包括原料破碎、储存陈化、搅拌成型、干燥窑干燥、隧道窑烧结以及冷却后包装等。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有效回收煤矸石和建筑垃圾分别为60万吨,减少开挖粘土50万立方米。安排就业人员350名,带动420人从事建筑、运输等行业,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上缴利税2000万元。子长县工业园区一位负责人说,去年以来,煤炭等资源市场十分低迷,给子长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压力,全县16家煤炭企业,只有7家在正常运转。面对这一困境,子长县积极行动,主动出击,在煤炭延伸产业链、转型升级等综合开发上下功夫。这个园区就是走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循环发展、节能环保的子,按园区成长、循环经济模式推动建设的第一个示范项目,这也标志着子长县煤炭工业建成了原煤生产、深加工,煤矸石、煤泥等开发利用“一条龙”产业链。据了解,2015年全县共实施县级领导包抓重点项目40个,总投资207.25亿元,县上十大重点项目10个,总投资161.30亿元,城乡20件实施项目20个,总投资11.78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拉动了全县经济发展。

劳者有其业。该县农村劳动力总数7.5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3.2万人。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3122人(其中中专学历1032人,大专学历1719人,大学学历371人),有失业人员2001人。加之大量农民进城,全县就业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他们通过五种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增加就业安置,有效缓减了全县就业压力。一是实施就业援助,扶持困难群体就业。适时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和“就业援助月”活动,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各类帮扶、援助。县上每年投入100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重点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010年以来开发562个,其中安置失业人员295人,残疾人33人,“零就业家庭”98人,贫困大中专毕业生136名。此外,还为各乡镇、社区安置残疾人专委24人。二是依靠项目建设,拉动闲散劳动力就业。县上将新开工建设项目作为增加就业岗位的一条重要渠道。仅石窑坪小区开工项目吸纳就业675人,秀延河水景工程建设吸纳就业350人,中达公司98万吨煤焦化工园区吸纳就业143人,新招收环卫工人221人,累计拉动各类人员就业2万余人。三是落实就业项目,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县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并采取八条措施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就业。同时,积极实施农村基层人才“振兴计划”等就业项目,招聘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仅2012年招聘各类工作人员162人,其中“振兴计划”工作人员45人(从医助学金人员10人),特岗教师31人,公务员7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4人,大学生村官35人。2013年6月计划招录218人,目前第一批98人已进行了考试。实施大学生就业见习计划,共安排80名大学生到各企事业单位参加就业见习。四年来,累计为教育、卫生、计生、文体、煤炭、安监、交通、广电、、乡镇等行业招录工作人员1296人。四是依托劳务输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先培训后输出”原则,大力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将劳务输出培训与“阳光工程”培训相结合,自2010年以来职业技能培训14226人,累计完成劳务输出99334人,其中有组织输出49061人,创经济收入6.2亿元,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包袱”向财富的转变。五是实施“千家创业万户增收工程”,带动社会就业。县财政列支300万元,扶持了1000个回乡农民工创业企业(项目)。发放就业再就业小额贷款334户963万元,解决了5000名以上回乡创业农民工就业问题,累计开发就业岗位5100余个,带动社会就业4600余人。

走进颇具现代气息的子长县薯业良种繁育中心,就仿佛是进入了一个先进的研究室,随着灯光的亮起,看到一层层铁架上排满了饮料瓶大小的菌瓶,每一瓶里都长了一簇马铃薯苗。

“多城联创”靓县城

调整结构谋新篇

破解“五难”惠民生

杨家园则镇杨一村黄文亮的山地苹果喜获丰收孙乐/摄

仿古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