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纺织鞋服产业“风口谋变”
本报记者 吴忧
“我穿的就是他们家的。”考察的车刚刚抵达位于浙江温州的康奈集团,安岳县龙台发展区管委会副主任、县纺织鞋服产业推进办主任刘耕指着自己脚上的皮鞋说。
而康奈集团副总裁周津淼则穿着一双运动鞋迎了出来,笑言:“我们正在学习年轻人的穿法。”
9月5日,资阳市纺织鞋服投资恳谈会在温州举行。这既是一次招商之旅,也是一次考察之旅。在同当地从业者的深入交流中,摆在资阳面前的机遇和挑战逐渐清晰起来。
产业转移对接市场
“我们这个产业,是永不落伍的朝阳产业。”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温州研究所所长陈启贤说。
在他看来,在一片对“高大上”产业的追捧声中,资阳针对制鞋这类“永不落伍”的传统产业精准发力,体现了难得的冷静与智慧,“特别是在今天这样的大势下,资阳是在‘顺势而为’。”
陈启贤所谓的大势,就是产业转移之势。
“制鞋产业已是非常成熟透明的产业,对成本更为敏感。”陈启贤说,相对沿海发达地区,内陆地区在劳动力成本方面拥有一定优势,而产业引导规划及政策支持上拥有更显著的比较优势,同时西部地区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因此制鞋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是大趋势。
实际上,资阳人早已感知到这样的趋势。
资阳市政府副市长舒勇介绍,最近两年,资阳已承接了不少发达地区转移来的制鞋项目。
2017年下半年以来,以“中国女鞋之都”成都市武侯区为主的成都制鞋产业整体向外转移,成都市将资阳市确定为承接其鞋业转移的首选推荐地。同时,朗特、鸿星尔克等一大批知名制鞋企业,也由沿海发达地区转移到资阳。目前,已有490余户鞋企落户资阳。
这样的趋势仍在。就在9月5日当天,资阳又签下了8个项目,揽金3.5亿元。
温州市朵丫头鞋业有限公司是其中一个项目的业主。公司董事长李琳认为,资阳是成渝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势将公司制造板块转移至资阳,堪称“风口谋变”。
行业洗牌大势所趋
来开恳谈会,周津淼还是穿着那双运动鞋。现场,同他一样没穿皮鞋的鞋企老板占了一半以上。
转型,是大家的共识。《2019-2024年中国制鞋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制鞋行业销售收入大跌至6116.33亿元,同比下降了17.82%。
就在上个月,曾经的“真皮鞋王”富贵鸟发布公告称,重整计划草案遭法院驳回并被宣告破产。近年来,达芙妮亏损、百丽退市,不少老牌鞋企陷入危机。有关专家分析,根源是这些鞋企没有把握好时代潮流,一方面产品缺乏创意,不够时尚,年轻人不喜欢;另一方面性价比不高,中老年人也不买账。
行业的重新洗牌,势在必然。周津淼说,近年来,拥有轻便、舒适、流行、独特等特质的休闲运动鞋成为消费者青睐的对象,产品年轻化是鞋企转型大势所趋,“在我们企业,传统皮鞋占比持续下降,年轻化转型越来越快。”
在李琳看来,需要转型的还不只是生产制造环节,还包括经营销售环节。
“更多的消费者不会像从前一样走进线下店铺选鞋、试鞋、买鞋,他们更倾向于在网上买鞋,他们也拥有更高的品牌忠诚度。”李琳说,她的公司正尝试通过微信等平台进行自营电商销售,今年上半年已收到了明显成效。
投资恳谈会上,有关专家建言,资阳在多方面承接鞋业转移时,不能简单引进工厂,实行初级加工,而是要重视研发和创新,实现“老树开新花”,努力在变局中突围。
这样的发展思路,资阳已开始践行。
高点起步转型升级
“我们要打造‘吃穿’这类刚需传统产业‘升级版’。”在投资恳谈会上,舒勇介绍,资阳已将鞋服产业确定为重点发展的工业“五大产业”之一,正全力打造“中国西部鞋纺之都”,“既要做西部先进鞋服制造基地,也要做研发基地和区域贸易集散中心。”
今年3月,资阳市政府出台《聚焦“5+N”产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就鞋服产业专门提出与入园企业联合打造国际合作区、转移示范区、品牌孵化区,政企共同搭建金融服务、创意设计、科技创新、质量检测、人才培养、物流配套、品牌孵化等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传统鞋服产业向“时尚产业”“美丽经济”转型升级。
舒勇说,目前,资阳正加强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等合作对接,并邀请各界共同参与纺织、服装、鞋类设计开发,打造西部纺织鞋服创新孵化中心、设计开发中心和样板中心。
“我们的研究机构也可能落户资阳。”陈启贤说,在技术研发、专业人才引进和劳务培训等方面,研究机构可以大有作为。李琳也说,待到人才等要素齐备,她或许也会在制造板块之外,再把创新研发板块转移至资阳。
回程中,刘耕也开始谋划安岳纺织鞋服产业未来的发展路径:“要坚持立足以女鞋+运动鞋为主、男鞋为辅的产业定位,按照以企建园、以园招商、孵小育大的运营思路和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规划引领、龙头带动、成链发展的运作模式,推动鞋业集聚发展,全力打造千亿鞋业平台……”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