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建材标准

别让换脸软件成为隐私泄露“黑洞”

  相关部门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科技发展的优势来消除其所隐藏的安全隐患,必要时依法依规警示、暂停、取缔某些不安全软件的上线使用,倒逼相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坚守科技伦理。

  □ 斯涵涵

  近日,一款名为“ZAO”的App刷屏朋友圈。大量用户使用这款App,上传自拍照片,将自己“变成”影视片段的主角,并将这些“改头换面”过的视频片段,上传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引发“病毒式”传播。

  风靡伴随着质疑与担忧。我们应该警惕,利用软件进行“换脸”,其注册程序、验证过程需要手机号动态码,还要进行左脸右脸转动、眨眼等动作,与刷脸支付采集的脸部信息类似,本质是在搜集用户面部的识别信息,一旦这些关键信息泄露或被盗用,则可能涉及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同时,“ZAO”的用户协议中要求用户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以及“ZAO”用户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可以对用户内容进行全部或部分的修改与编辑,即App可以把用户的人脸照片“永久”性地任意编辑处理甚至转授,存在过度搜集信息及滥用之嫌。换言之,用户出于好奇、尝鲜心理去“玩”这个App,实际上是被“玩”了。

  众所周知,影视剧享有著作权、知识产权。大量使用影视剧片段随意“换脸”,是否侵权值得追究。

  二维码、App、人工智能、AI换脸技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安全风险也如影随形。2017年,国外女明星的照片被人拿来合成色情影片,几乎以假乱真,一度引发巨大争议,AI换脸技术也被诈骗分子利用成为新型诈骗形式,让人防不胜防。“ZAO”的出现,标志着换脸技术进一步升级、门槛大为降低,更多“小白”用户可能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面部信息”拱手让人,其肖像权有被修改、恶搞、丑化、买卖之虞,隐私权处于“裸奔”状态。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随之衍生的科技伦理与黑灰产技术也一直在变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给监管不断带来新的考验。相关部门要与时俱进,紧跟科技发展的脚步,正确认识到科技的两面性,建立健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完善抵御风险的措施,善于驾驭使用AI技术,充分利用科技发展的优势来消除其所隐藏的安全隐患。

  同时,在必要时要依法依规警示、暂停、取缔某些不安全软件的上线使用,倒逼相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坚守科技伦理,加强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依法使用、管理和控制相关数据信息,确保数据安全,消弭技术滥用、数据滥用的风险。打造一个安全高效、无缝对接、有机衔接的预防合作机制。

  而广大消费者作为App的直接使用者,一定要提高信息安全保护意识,要认识到人脸也是非常关键的数据信息,在面对采集“刷脸”验证时,保持审慎态度,千万别让换脸App成为隐私泄露的“黑洞”。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