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美凯龙并购引三大猜想
猜想一
并购图谋“一家独大”
红星美凯龙并购吉盛伟邦是一个典型的大鱼吃小鱼的案例。
创立于1986年的红星美凯龙可以说是家居流通领域当之无愧的“老大”。其官方网站显示,截至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天津等90个城市开办了124家商场,2013年的预估销售额超过600亿元。成立于1989年的吉盛伟邦如今在全国的卖场数量仅有6家,其中3家位于上海、2家位于广州、1家位于长春,与众多家居卖场连锁品牌相比也不过是“小字辈”。
红星美凯龙授权发言机构润言投资于2月11日给北京商报记者发来的邮件显示,无论资产、利润规模还是门店数量,此次收购对红星美凯龙都不构成重大影响。然而,对于收购的目的,该邮件称是为了“提高中国家居行业的品牌集中度”,并“完善红星美凯龙‘大品牌体系’”。这引发了人们的猜想:红星美凯龙以并购的方式将竞争对手间接消灭,从而夯实自己行业“老大”的地位。
中国家居流通业在20多年的品牌角逐中已经淘汰了一大批品牌,如本土的家世界卖掉、东方家园崩盘,外来的家得宝退出、乐华梅兰苦力支撑、百安居勉强维持,以全国连锁的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为主,集美、城外诚等地方品牌为辅的寡头格局正在形成。在商业竞争中,只有最大的企业才有长久发展的机会。红星美凯龙倘若以吞并吉盛伟邦为契机,启动并购战略,不排除未来还会吃下更多品牌,从而“一家独大”。
猜想二
为运作上市增加砝码
2013年12月,中国证监会在官网上公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企业审核名单和审核进程表中,红星美凯龙首次进入了发行上交所申报企业基本信息情况名单,这意味着上市迈入实质性阶段。红星美凯龙收购吉盛伟邦的时间点正是其冲刺IPO的关键时刻,令人猜测并购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壮大自己的盘子,为上市增加砝码。
红星美凯龙方面在给北京商报记者的邮件中称,此次并购主要是出于集团长期战略发展的角度考虑,属于公司经营的一项正常行为,与上市并无直接关联。不过,睿信致成总经理薛迥文认为,并购有助于红星美凯龙提高市场份额及对消费者和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红星美凯龙并购吉盛伟邦的传闻最早始于2009年,可一直未见实际行动。当2013年底IPO的大门在中国再次敞开之时,上市的渴求再次激发起家居企业的极大热情,纷纷向资本市场靠拢,多年谋求上市的红星美凯龙自然增加了预期,何况,红星美凯龙并不缺钱。公开报道显示,红星美凯龙已经从华平、中信等多个机构获得26亿元投资,这么多资金进入红星美凯龙,都在期盼着通过上市赚取溢价,面临着大开的资本市场大门,红星美凯龙上市的进程必将提速。
猜想三
借家具村模式避风险
吉盛伟邦与同为家居流通连锁品牌的喜盈门、欧亚达、简爱等相比,在规模上都无法相提并论,它之所以被认为是品牌影响力全国第三,在于自己独特的家具村模式。红星美凯龙方面表示,并购完成之后,不仅要在“家具村模式中加入建材品类,成为世界家居工厂直销中心”,而且要推进该模式的“全国性布局”。业界猜测,红星美凯龙此举在于发展新模式,规避传统卖场模式的风险。
在上海青浦,吉盛伟邦的“国际家具村”占地45万平方米,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以及旗舰店与主题馆相结合的展示方式,与传统卖场内鳞次栉比的展位模式更有“家”的感觉,更具体验性。家具界内部人士透露,吉盛伟邦的这种独创模式经营得并不好,却受到品牌的追棒,而红星美凯龙正好缺少这种模式,与传统模式形成区隔与互补。
此前,红星美凯龙进军商业领域,用“爱琴海”新品牌在全国实施连锁,被业界认为是为了规避单一家居业态的风险。此次并购之后,吉盛伟邦的品牌予以保留,家具村模式又将被发扬光大,被认为是红星美凯龙一种新的风险规避途径,并非空穴来风。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