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企业新闻

公积金改革:雾里看花,不可定论

时隔13年,《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终于迎来再次调整。

据悉,2015年11月20日,国务院法制办向社会公开发布了《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修订送审稿)》(下称《送审稿》),并公开征求意见。

多年来,公积金资金运用率低,职工提取、使用公积金多有不易,导致大量公积金“沉睡”在账上。而此次《送审稿》在住房公积金的使用上门槛降低,从缴存、提取、增值收益使用、风险防范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条款修订,被认为将会唤醒“沉睡”的住房公积金。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送审稿》只是微观层面的小修小补,并未触及深层次的公积金管理体制问题,且《送审稿》提到的改革能否真正落地,也是需要实践来验证的问题。

“沉睡”的住房公积金能否真正醒来,现在仍如雾里看花,不可定论。

公积金制度背离初衷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住房分配体制受到经济上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采取的是实物分配和低租金住房为主的政策。这种“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的住房分配方式弊端重重。首先,掩藏在计划分房体制背后的是日益加重的财政负担;其次,住房有效需求受到压抑及有效供给严重不足;最后,住房行政化分配带来住房消费上严重的权力寻租现象。实质上是在损害效率基础上追求的表面上的公平,住房体制亟待改革。

在这种情况下,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一种方案,因其本身内在的强制性、互助性等特点,应运而生。可以说住房公积金产生的大背景就是住房体制改革,它的目标是解决城镇职工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性质上,住房公积金是一种政策性的住房融资渠道,是经过法律政策规定的住房保障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

1991年5月,上海借鉴新加坡公积金制度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率先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住房公积金制度。1992年,北京、天津等城市相继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

1999年3月17日,国务院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同年4月3日国务院总理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