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宕昌:大山深处付家村的“重生”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刘秀芝
初冬时节,陇南市宕昌县气温已跌至冰点。从县城出发,沿着蜿蜒的公路行驶约40分钟,一个深藏在大山深处的小村落映入眼帘,白墙灰瓦的小院错落有致、干净整治的通村公路直通巷道深处,这就是付家村。
说起付家村,名气还不小,曾经因深度贫困而出名,现在则因成功脱贫致富而声名远扬。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付家村地处岷江中下游的秦峪沟流域,是陇南市25个特困片区之一的车拉片区。全村共有90户403人,光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56户260人。对于秦峪沟的村民们来说,“穷”,就像是宿命,难以逃脱。
“住房难、吃水难、行路难、用电难,生活更难。”回想过去,对付家村村支部书记仇平义来说,更多的是生活的艰辛和无奈:“那时候村民们住的是传统两层土木结构的房子,一层是牲畜圈舍、储存杂物,二层用来居住、做饭,典型的人畜混住,一到夏天臭气熏天。还有出行是另一大难题,基本上是晴通雨阻、人背畜驮,村民到镇上赶集办事没有直达车,步行往返要两三个小时。”
依托国家扶贫好政策,近两年来,付家村通过危房改造、易地搬迁,对71户群众住房进行了安全改建,对全村92所房屋进行了风貌改造,彻底改变了满村全是破旧土坯房的面貌。此外,付家村按照“缺啥补啥”的要求,以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重点,拓宽硬化了通村公路,改造了电网,硬化了村内巷道,修建了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家家接通了自来水。现如今,付家村已华丽“转身”:家家户户青瓦白墙、宽敞明亮的二层小洋楼,客厅、卧室、厨房、厕所等功能一应俱全。家家喝上放心水、户户用上安全电、移动网络覆盖全村。生活越来越好,不仅甜了村民的心,也提了他们的精气神儿。仇平义感慨:“现在的日子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道路宽了、环境美了、日子好起来了,付家村知名度也越来越高,经常有人来参观考察,成为众人羡慕的样板村。仇平义说,过去出门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付家村人,现在则以是付家村人为荣。
多措并举精准脱贫
要说付家村脱贫的“密码”是什么?“精准”二字就是答案。付家村是陇南市政府办公室的重点帮扶对象,为了成功突围这块难啃的“硬骨头”,2017年,陇南市政府从全面部署秦峪沟流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住房安全村容村貌提升;从培育产业、一村带五村,到不断加大力度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步步抓落实,事事讲精准。“精准”二字在付家村落地生根。
付家村在精准识别、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和产业发展、居住条件等的基础上,立足两山一水一分田、土地贫瘠的实际,把劳务输转作为群众增收的主渠道,大力发展以食用菌为主的高效设施农业,探索创新了公益性岗位脱贫模式。针对群众行路、饮水、上学等难题无法就地解决的实际,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精细动态管理“一户一策”,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的政策措施。正是付家村立足“精准”,在政策制定实施上出实招、在项目推进上下大力气,才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实效。
官亭镇大村村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仇冯代正是依托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尝到了致富的甜头。仇冯代曾经也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前些年一直外出在建筑工地务工。虽说挣了些钱,在2016年成功甩掉贫困户的“帽子”,但仇冯代心里一直不踏实。因为建筑工地上的活儿不稳定,离家又远,家里父母和孩子都照顾不上。
2018年,秦峪沟大力发展香菇产业,仇冯代主动向村支部、村委会申请参与大棚建设及产业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他成立了官亭镇大村村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建9座大棚发展香菇种植。
“以前没有接触过香菇种植,没技术、没经验,起初还有点害怕。后来得知,从建棚到菌棒管理,再到香菇销售等各个环节,政府部门都会派技术人员全程指导服务,我这心里就踏实了。”仇冯代说:“合作社成立已经一年多,发展势头挺好的。2019年大棚产量有7万多斤,毛收入36万元,除去成本费用和分红,人均增收2000多元,现在有32户村民入股到合作社。合作社还优先给贫困户安排就业岗位,村里有16人在合作社务工,共发放工资4万多元。”
如今,付家村的几家合作社都发展得风生水起。在今年的分红大会上,仇冯代和其它两家合作社被评为最具发展活力合作社。付家村人算了一笔账:在村里的合作社、扶贫车间务工,每个月有固定收入;入股合作社,年底还有分红;参加公益性岗位,每年也有固定收入,村民们每家每户都有多条增收渠道。
据统计,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25元,通过近两年发展特色农业、劳务培训输转、设立公益性岗位等举措,2018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00元,增长42.8%,群众的钱袋子更鼓了。2019年11月11日,付家村整村脱贫,摘掉了贫困村的穷“帽子”。
扶贫扶志巧“授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政策指导下,付家村通过典型带动、技能培训等途径,不断提高村民的产业发展能力。
村民付条胜常年在外务工,由于文化程度低、没有专业技能,只能从事重体力活,活苦不说,还不稳定。参加技能培训后,付条胜全家都成了受益者。
“通过培训,我们一家三口都拿到了钢筋工技能证书。现在,我们在新疆、内蒙古等地务工,有了一技之长,只要肯吃苦,不怕没钱赚。”付条胜笑着说。
有些村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为了克服这种依赖思想,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付家村通过积分奖励、评先选优、入股分红等激励机制,充分激发群众“穷则思变、立志脱贫”的动力。在今年的分红大会上,评选出的脱贫致富示范户、最美家庭、公益性岗位先进个人身戴大红花,在村民们的掌声中上台接受奖励。
正是在这样的模范示范带动作用下,如今的付家村,喝酒赌博的少了,积极学技能、务工挣钱的多了;抱着“等、靠、要”思想的少了,忙着发家致富的多了;嚼舌根说闲话的少了,邻里互帮互助的多了……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新农村正在崛起。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