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最近的时事新闻稿一两百字左右类型不限。
在莒县文心广场上,当你看到有一群人在广场的东北部围成一个圈时,走进了你会发现,被围观的是一个左手提水桶,右手拿长笔,在石板上“挥毫泼水”的六旬老人。今天,这位颇有情趣的老人又来广场练字了,我也不同往日的问了老人几个问题。
老人用水写在石板上的字很久都不会蒸发,老人说这是因为他在水里加了些化学原料。然而以此可以看出,老人广场练字并不是一时兴起之为,一定是在此前做功夫了。
我问老人:“大伯,早就听说我们文心广场经常有一位让人一见便肃然起敬的练字老人,您是多频繁的到这里来练字呢?”老人非常亲切和蔼的对我说,每个星期来4天或者5天,这是他一生的爱好,也是一生的追求。老人还幽默的说道,如果哪个星期来不到4、5次就会觉得到处不对劲!
我又满心崇敬的向老人问了他曾经的经历以及现在的家庭情况。老人告诉我,他曾经当兵,从那时就喜欢书法,空闲的时候便会找一块空土地,拿支棒棍就地下练字。他说练字是消遣行为,很让人平静心情,扫去浮躁。现在社会的年轻人是非常应该培养这样一件放松心情的爱好的。
老人写在石板上的字是一些古诗言,多数是唐代的诗歌另外还有的词。但是写有好几遍的是张继的《枫桥夜泊》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老人说最喜欢的便是这两首诗,因为这两首诗最富有意境,50年了写过几千遍了也不觉得厌倦。可见,老人的文学涵养也非常高。
最后,老人对我说,练字是非常讲究的一门学问,是练眼练脑还练心的,尤其是要去追求心笔合一的境界,心动则笔动。真正喜欢上书觉得世界上最美妙的艺术就是汉字,并且我们用不同字体写出来的感觉还会不一样,更高的美妙就在于此了吧!可惜现在人们对书法却越来越冷淡。我选择在广场上练字是因为两点:一是这种户外气息很好。两年前老伴去世以后我便不再在家里练,出来不会觉得压抑。第二想是通过自己的热爱,多多少少的唤醒一些忽视书法的人,用这种切实的行动感染周围的人们,永远不能忘记书法是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
如何反对外国的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如何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之臻于繁荣富强的境地?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反复思考的主要问题。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对于这个问题所作出的答案就是:学习西方,建立资产阶级现代国家,走资本主义的道路。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八十年的时间里,先进的中国人曾经不辞千辛万苦,努力向西方国家寻找救国的真理。因为当时的中国只面临着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即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中国封建王朝对于外国侵略者的屈服,已经宣告了中国封建主义的破产,宣告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不可能成为中国人民团结御侮的有效武器。所以,“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中国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⑴孙中山是中国的伟大先行者。他第一次在中国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 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态度,是十分热烈、十分认真、十分虔诚的。说过,在当时,学了这些西方资产阶级主义文化即所谓新学的人们,“在很长的时期内产生了一种信心,认为这些很可以救中国”。⑵康有为就曾乐观地预言:以中国之广土众民,又有日本学习西方的经验可资借鉴,必定“三年而宏规成,五年而条理备,八年而成效举,十年而霸图定矣”。 问题在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得很多,但成效却甚少。太平天国遭到了中外派的联合绞杀,洪秀全本人殉难,《资政新篇》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无从实行。戊戌变法,有如昙花一现,仅只百日,即告失败。光绪皇帝被幽囚,康有为、梁启超亡命国外,谭嗣同等六君子死难。除了保留一个京师大学堂以外,所有的革新措施都一风吹了。辛亥虽然推翻了帝制,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但代之而起的是北洋军阀的统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依然存在,“”不过是一块虚有其名的招牌而已。孙中山本人就沉痛地说过,清朝被推倒之后,“官僚之流毒日益加盛,破坏虽成功,建设上却一点没有尽力”,“上、社会上种种黑暗,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这场也流产了。这就是说,先进的中国人在近八十年的时间里为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维新和所进行的斗争,统统是以失败而告结束的。这个基本的事实,理所当然地激起了人们对于资产阶级方案的有效性的极大怀疑。这种怀疑论,成了人们探索挽救中国危亡的新途径的推动力量,为人们尔后接受社会主义准备了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