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企业新闻

从卖大米到卖高铁设备 中国外贸70年惊人飞跃

  1957年春,我国举办了第1届广交会,当时仅13家专业总公司组团参展,成交额不足1万美元。

  2019年春,第125届春季广交会闭幕,共有来自21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万采购商到会,累计出口成交额近300亿美元。

  “第一届广交会,用现在的话来形容,就像‘山寨’的,在文化公园里挂个横幅就开始了,哪想到现在规模这么大!”已届耄耋之年的“老外贸”梁永淞感触良多。他说当年签过的外贸单也就是1万元,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广交会单笔签单额已动辄几千万美元。

  广交会是我国外贸的缩影。70年来,我国不仅实现了进出口规模的飞跃,而且出口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攀升。如今,我国正踏上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的新征程。

  从11.3亿美元到46000亿美元

  1956年,50吨的新加坡橡胶由商船运到上海港,这是当时新加坡嘉兴树胶公司卖给中国进出口公司的工业原料。那时的中国还与斯里兰卡开展大米换橡胶的贸易、与巴基斯坦签订煤炭换棉花的贸易合同。

  2018年年初,500多辆大客车在江苏连云港港口整装待发,准备通过海运出口非洲地区。同年,我国还向印尼出口了建设高铁用的盾构机,价值高达1.7亿元。

  70年来,我国出口的产品从大米、煤炭等初级产品跨越到自主创新研发的高新技术机械设备。

  数据最有说服力:195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仅11.3亿美元,2018年总规模超过46000亿美元,增长超过4000倍。2013年,我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201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占全球份额达11.8%。

  不仅如此,我国的服务贸易也呈现从无到有、再到加速发展的趋势。新中国成立初期,除了对外援建和少数外国友人来华旅游,我国的对外服务规模很小,如今我国服务进出口金额超过5万亿元,连续5年保持世界第二的位置。

  从贴牌生产到自主品牌出口

  改革开放初期,在没有资金、技术的条件下,东莞引进港资办起了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当时通过发展“两头在外”的轻纺和机电、电子等产业的加工贸易,我国出口市场不断扩大。

  东莞厚街科技电业公司就是当时的企业之一,这家在厚街镇设立的企业以电动工具、户外园艺工具的代工生产为主,每接到一个订单就开动机器加工,产品价格完全由国外买家说了算,品牌也由国外厂商后期确定,利润微薄。

  随着我国工业体系的完备,技术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以及高技术产品实现出口,去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30%,较1999年提升17.3个百分点。

  这种变迁的背后是我国贸易方式结构的升级。从以货易货、加工贸易为主到一般贸易比重上升,70年来,我国外贸结构不断升级,1998年,我国加工贸易比重为53.4%,到去年年底,一般贸易比重已经达到57.8%。

  贸易“朋友圈”越来越大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西方国家的封锁,我国70%的进出口是与苏联和南斯拉夫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发生的。如今,随着我国开放大门越开越大,我国货物贸易的“朋友圈”也越来越大,贸易伙伴发展到232个。

  新兴市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成为我国外贸新的增长点。去年,哈萨克斯坦的菜籽粕、苜蓿草和牛羊肉,乌兹别克斯坦的樱桃、绿豆,吉尔吉斯斯坦的甜瓜都首次实现对华出口。我国的长城汽车也出口到了包括南非、厄瓜多尔、智利以及中东国家等多个新兴市场。

  从数据看,新兴市场占我国进出口比重从2000年的40.1%上升到去年的57.7%;“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比近三分之一。

  如今,我国已与25个国家和地区达成了17个自贸协定,涵盖了38%的对外贸易额,目前正与28个国家商谈13个新的自贸协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