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本流传泽后世,牙签万轴待今朝
作者:西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所长,甘肃省政府文史馆研究员 漆子扬
关于善本的界说,不同语境下稍有差异。叶梦得《石林燕语》说:“书不多有,而藏者精于校勘,故往往皆有善本。”在这个语境下,善本更偏重于学术性。此外,善本还可指向文物性。我们常说孤本、珍本,一般都是从文物价值上来讲的。
雕版印刷以前,采用誊抄方式传承古书善本,极大地限制了善本的流传,遏制了善本的功用价值,事倍功半。到了宋代,雕版印刷鼎盛,刻书之多、雕镂之广、规模之大、版印之精、流通之宽,都是前所未有的。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古籍善本的应用传播。文人阅读量、古籍需求量空前增长,民间刻坊逐渐繁荣,书籍文化随之兴盛。整个宋代的文化水平,也远远超越前代。然而印书多次,版本易坏,藏书自珍,善本世人难见。
在中国古代,无论学者还是藏书家,都崇尚善本。善本本身即是精校本,是古籍中最优良者,传承着学术的血脉,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尽管历史上,书籍多次遭罹厄运,比如秦始皇焚书、项羽焚烧咸阳宫、西汉末年赤眉军烧长安、东汉末年董卓焚烧洛阳、西晋末年洛阳皇室图籍损毁、梁元帝萧绎焚烧古今图书、隋禁军将领宇文化及兵变等,但中国学术和中华文化依然绵延不绝。这是因为,总有一大批有识之士不顾身家性命,抢救古籍文献,聚徒授学,校勘古籍,传承学术。秦火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
网站热点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