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陶瓷行业现状 业内人士有三点建议
陶瓷行业从几十年前萌芽兴起,到2008年“南庄系”、“莆田系”建陶产业在全国“被迫”开枝散叶,再到2012年“全抛釉”砖带来的陶瓷产业中兴,再到如今的衰败,建陶产业脉络此起彼伏。
瓷砖产品未来的研发方向到底是什么?这是陶瓷企业生产技术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思考的问题。有业内人士针对瓷砖当下和未来的产品发展,给出了几点意见:
第一、保持克制,拒绝炮制不死不活的产品新概念
在瓷砖产品没有根本性突破和创新的当下,行业却呈现百花齐放的“盛世”假象,大理石瓷砖、玉石瓷砖、柔光砖、金刚釉等肆虐行业,“新品”如雨后春笋,给这些砖取这些名字,这些砖内心是羞怯的。简一给行业开创了“大理石瓷砖”的新概念和新市场,随之新濠大理石瓷砖等企业的相继加入更壮大了大理石瓷砖的市场,可以说简一、新濠这一批开拓者和推动者促进了行业发展,也“误导”了行业,一些陶瓷企业费尽了心思想重造一个行业神话,五花八门的“新品”推向市场,看似给了终端一个新忽悠点,其实却导致了终端堵塞。当下的瓷砖产品卖点需要聚焦和整合,过度细分和标榜,反而分散、削弱了产品价值,消费者的使用是检验瓷砖砖如其名的铁定标准。
自古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当下的瓷砖产品需要在概念和品名上进行全面的梳理。
第二、将现有的产品“修正”技术,整合在同一个瓷砖品类上
行业是浮躁的,虚伪的,不真实的。但凡企业在产品研发上有点新突破,就会被冠之以“颠覆”、“新品”等名号,继而另立炉灶,开疆拓土,其实这些所谓的“产品革命”,本质上就是“产品修正”。敲一下小脑壳我们会发现,当下有市场潜力的“产品修正”无非这几种:瓷砖纹理上大理石化、产品硬度上的“金刚化”、产品光泽度上的“柔”化、产品釉面上超平。
怎么整合?举个例子,比如大理石瓷砖,难道不能同时实现“金刚”、“柔光”、“超平”吗?在瓷砖产品中,“金刚”是相对的,不过是表达自己够硬罢了。不管行业现在的技术水平究竟能不能实现瓷砖釉面的“金刚”,有一点,既然“金刚釉”是全抛釉的升华版,那“金刚”同样也可以在大理石瓷砖上实现。同理,大理石瓷砖也可以实现超平釉那由全抛釉升华而来的“超平”(凹凸面、点釉等装饰效果除外)。“柔光”就更不用说了,现在行业大肆吼叫的55度柔光砖,无非就是通过改变釉料配方中的硅铝比例、调节釉料温度、及在打蜡环节使用偏不柔不亚的腊,使得瓷砖釉面光泽介于全抛釉90度光泽与釉面亚光的抛光砖之间。
在工艺中,本身要实现大理石瓷砖的“金刚”,就要在釉料配方中引入刚玉等硬性原料,这些提升釉面硬度的高温料恰好又可以调节釉面光泽度,因此大理石瓷砖即柔又硬是有理论支持和工艺可行性的。把行业牵强分门别类的超平釉、金刚釉、柔光砖的研发价值运用在赋予了大理石纹理的大理石瓷砖身上,不更好吗?有了柔光大理石瓷砖,何须另立中央?同理,全抛釉本身已经有了广泛的市场群众基础,难道开辟新概念“55度柔光砖”会比“55度全抛釉”会更好推广?
第三、探索、坚持正确的瓷砖研发方向
当下,建陶行业有三个成型的和未成型的瓷砖工艺技术。成型的有石材类瓷砖的通体化(很古老的技术),正在耕耘的有喷釉技术、抛光砖印花技术。然而,有些方向正确与否,有待商榷、评估。
再拿大理石瓷砖来说,当下丝网、喷墨叠加印花工艺和凹凸面、点釉等装饰工艺并不能满足大理石瓷砖的“更大理石”化。因此,今年的陶博会上,“通体大理石”开始风起云涌。站在环保和装饰效果来看,通体大理石不大可能全面推广开,成为瓷砖市场的大众化产品,除了倒角干挂外,瓷砖企业用高成本给大理石瓷砖坯体注入的花色纹理,就像埋在棺材里的金银首饰一样,发出不见天日的金光。通体大理石瓷砖开发出来的看不到的装饰效果,只能说,它只是一种像手表一样象征身份的暴发户建材消费品。不过,人们凭啥花差不多的价钱买人造大理石?可以说,发展通体大理石瓷砖,无论是站在行业角度还是社会角度,都开了历史的倒车。
大理石瓷砖正确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保住当下十几块的生产成本,在花色纹理的设计上下功夫,通过发展喷釉喷墨一体化来实现更理想更逼真的大理石纹理,再丰富凹凸面的装饰效果。
瓷砖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究竟是什么?还需要营销人员和技术人员们好好坐下来聊一聊。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