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下 卫浴企业要走出国门
近几年,建材行业中水泥,玻璃、陶瓷行业面临着“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的问题。在供大于求的市场局面中,建材行业如何降产增效、打开市场、破解困境?在今年“两会”期间,多位委员表示,以“一带一路”战略为突破口,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加快我国建材行业“走出去”,是化解建材行业产能过剩的重要途径。
从过剩产能变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特点就是新常态。一方面经济发展非常繁荣,外汇储备丰厚;另一方面经济增速从高速到了中高速,一些产业开始出现产能过剩。全国政协委员、长春鸿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欣认为,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需要“走出去”。
“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包括与相关国家进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资源合作、园区和产业投资合作、贸易及成套设备出口、自贸区建设等,也可以带动我国中西部加快改革开放、促进东部地区和沿海城市的转型升级与对外投资,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步伐。
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看,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一方面国内一些省份将启动“一带一路”相关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另一方面行业将加快国内水泥等产业“走出去”步伐,帮助周边欠发达经济体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这样,由基础设施的完善进而带动相关省份和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繁荣,带来房地产、工商业的经济繁荣,这对建材行业来说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质价双优才能大受欢迎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志军认为,我国水泥、玻璃、陶瓷、新型建材等成套技术和大型装备水平都是世界一流,而且价格上具有非常大的竞争力,不论是技术还是价格,都不逊色于其他发达国家。“一带一路”涉及的沿线国家中,中亚、非洲工业由于制造水平还比较落后,承接德国工业4.0难度太大,而中国的工业制造业最合适。
过去我国外贸出口大量的服装、鞋袜等生活用品。随着国内生产要素成本的提高,一些劳动密集型的生活制品类产业,大部分已经迁移到东南亚、南亚等国家。比如一些服装、皮包等,过去都是中国制造,现在则是孟加拉、菲律宾制造。
如今我国开始出口设备和装备等生产用品,从生活用品的出口跨越到生产用品的出口,从单纯的卖产品过渡到海外资本投资、到国外建工厂管理工厂,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迈进、一个历史性的转换。这充分说明企业“走出去”已经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
以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中材国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术,技术水平达国际先进水平。拥有从水泥工程技术研发,到工程设计,专业装备制造,建设安装,生产线调试,生产线维护和运营管理等完整的产业链。从上世纪90年代承接第一个东盟项目开始,中材国际始终坚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中材国际陆续与多家东盟水泥界巨头公司合作,累计承建30余条水泥生产线,打破了东盟水泥工程装备市场由西方公司一统天下的局面。
- 标签:
- 编辑:孙宏亮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