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分析预测

国企改革可争论但不能停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国企改革的方向被确定下来,但争论并没有停止。
  
  中国目前拥有规模达117万亿的经营性国有资产,且一直保持着不低比例在增长,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在融入全球化,推进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中,是否需要保持如此规模的国有经营性资产,并不断促进其发展是颇具争议的话题。
  
  一种观点认为只有私有化,才能真正做到产权人格化,产权人格化才有效率和效益。另一种观点认为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的存在注定了资本主义最终被替代。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出台后,国企改革的方向被确定下来,但争论并没有停止。
  
  主要的争论焦点在以下几方面:
  
  焦点之一是国企究竟应该是阶段性存在还是伴随性存在
  
  十几年过去了,当经济的繁荣周期走完后,我们并没有发现体制影响发展的样本,国企、民企都在长大,也都有生有死。让外国人感觉变化的是中国不再只卖廉价的袜子、衬衣了。他们除了有阿里巴巴、腾迅、华为外,还有高铁、卫星、核电,他们开始输出资本、技术,甚至商业模式了(双十一就是).
  
  国企的存在不应该是由某人的意志决定的,而应该是由市场决定的,只要政府的手合理地伸、合适地伸、公平地伸(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大张旗鼓地对“大到不能倒的”企业“救死扶伤”),留谁汰谁,应该由市场决定。
  
  《指导意见》明确国企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方向上已有选择,剩下的工作就是基础如何夯实和别被侵噬。
  
  焦点之二是党的领导能成为中国式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特点吗?此次国企改革的重要特点是,特别提出了在国企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目标要求。这在公司治理的百年历史中的确是闻所未闻的,所以有人说这是“党企不分”。其实不理解是非常正常的。当年提出“支部建在连上”,“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的时候一样有人质疑,但是这却是共产党制胜的“三大法宝”。学者宋方敏提出的企业党委四条基本工作职责,把如何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诠释得非常清楚。提出的党委分设也切合实际,有人说这会影响效率,会有矛盾。效率有好效率坏效率之分,没有矛盾、没有监督,班子成员沆瀣一气,不正是塌方式腐败的原因吗?制衡和制约可能损失效率,但效率并不是我们唯一的追求目标。
  
  西方舶来的公司治理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至少美、英、德、日就各不相同,凭什么到中国就不能本土化?
  
  焦点之三是国企与民企是不是非此即彼、有你无我?总有学者“食洋不化”,媚外如亲,不断放大国企的弊端,臆断国企的存在是与民企争夺资源。国企不是没有毛病,并且问题还不少,这是我们需要正视和大力改革的方面。如果说前10年国企得到了国家的“小灶”营养还算尊重事实,今天的情况却是大相径庭。
  
  不错,上市的国企在困难的时候的确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补贴,但政府的确不是看在管理者和股东的份上,而是看在千万员工的份上。企业一垮,损失最大的是普通的员工,这是政府应该担的责任。即使是民企,当大到不能倒的时候,政府的资金和政策同样是惠顾的。除此之外,商业银行不会因为是国企而降低贷款利率,多放额度。除了民生领域外,目前不对民资开放的领域极少。
  
  客观地说今天政府对国企承担社会责任要求的更多些,比如明知道国企雍员多,但还是限制裁员,这也是即使是产能过剩,仍不支持国企减员过冬、破产退出的原因。
  
  国企改革涉及利益广泛,是个庞大的体系,无论是掌舵者还是操盘者思想需要有统一的过程,认识有提高的要求。
  
  应该允许有分歧,有争论,但不允许停滞和观望,肯定会有曲折和迷失,但如果不走,我们永远到不了彼岸。
  
  更重要的一条是国企改革同样要有道路、理论、制度自信。毕竟我们在公有体制下,在不断伴随的唱衰声中,中华民族重回世界之巅,看到了振兴的希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