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分析预测

竞合时代水泥大企业群雄竞争手段分析

市场经济的两个主要发展阶段分别是自由竞争阶段和寡头垄断阶段。如果说,这两个阶段中间有一个过渡阶段,我们可以理解为竞合阶段。在竞合阶段,企业之间有你死我死的激烈竞争,也有各怀心思的求生合作,这是一个不稳定的阶段。这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手法多变,花样百出,这种状况的改变要最终等到优势企业一统或两三分天下,形成寡头垄断的格局,才会改变。
  当下的中国水泥行业英雄辈出,笔者简单不全面地罗列群英谱如下:
  中国建材集团:自由竞争阶段各个企业间的过度竞争,导致各企业难以为继,恰逢这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中国建材集团奉天承运,应时而起,救各路小诸侯于水火之中,其规模迅速扩大,辖南方、中联、西南、北方四大板块,产能据称已达4.5亿吨之巨。
  海螺水泥等:以海螺水泥为代表,还有红狮、山水、天瑞等民企,华润、台泥、亚泥等“外企”,中材、华新、冀东、金隅等老“国企”,也历经自由竞争阶段的搏杀并胜出,规模也不小,单就水泥产能而言,可能都可进入全球水泥30强之列。
  金峰水泥等:还有许多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企业,如金峰、上峰、塔牌、鹤林等等,也活下来了,并且各有一套,活得好像也还自在,并时不时的到超级大佬门前表演一下、搞几斧头。
  在过去的2013年里,这些企业都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并都在继续不断地精炼着各自的制胜法宝:
  中国建材:作为行业老大的中国建材,通过近十年的跑马圈地,规模迅速做大,市场控制力和盈利能力明显增强,但还是背负着在负债率和商誉过高的情况下,满足资本市场对企业盈利期望的重负。仅以财务费用而论,预计其每吨水泥摊销在30元以上。这就决定了中国建材必须卖“高价水泥”,必须执行“价本利”,必须建设“核心利润区”。在此过程中,他们对同行采取协调让步的手段,不断地让出部分市场以维持价格的稳定和提升,这样的过程一再发生,对此,他们殚精竭虑、痛苦不堪,但又不敢轻易翻脸。
  海螺水泥:拥有多条万吨线,以自建5000T/D线为主导生产线的行业巨头海螺水泥,通过十多年的发展,规模也迅速做大,市场控制力和盈利能力一直超强,并且负债率很低。对于海螺水泥来说,只要有合理的利润,适当地保持较低的价格,是实现行业长治久安的需要,对他们来说,如果水泥价格过高,利润水平太好,不是很好的事情。长期保持自己有肉吃、让别人喝点汤,才不失为维持行业盈利龙头地位的高招。
  其它的大型企业:其它的大型企业,或学习着海螺经验,大肆复制建设新线;或学习着中建材兼并重组,迅速扩大规模;或兼而学之,双管齐下。从目前情况看,总体效果还好。这些企业中的成本优势企业,不断地侵蚀其它企业的地盘,因为他们断定,“宋高宗”们是没有采取其它办法的可行性的,只能是永远地向他们妥协,他们也借此获得了超额的市场份额和利润。这些企业中的其它企业,可能并不具备明显的成本领先优势,他们喜欢和中建材一样,还是比较热衷于“价本利”,谋求每年多少有个不错的收成。
  部分优势的中型企业:他们信奉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逻辑,紧跟大企业的步伐,大企业涨价,他们适度跟进;大企业回调价格,他们跑得更快。在某种程度上,大企业对这类企业比较头痛,为了大局,大多让其三分。对于这种让步,许多企业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也有部分企业不好意思,学会了让步,但比例不多,在行情看涨时,更显稀少。
  孙子都知道,兵者,诡道也;老子又说,道可道,非常道。商战之法,变化多端,而商战之道,往往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具体而言,有许多常用的道道:
  冷热交替、顺势而为:淡季时降低价格,旺季时提升价格,是基本的也是正常有效的经营手法。降低和提升的幅度,视全年的供需形势及周边地区价格影响。如果全年需求形势较好,淡季时回调会较轻,旺季时价格恢复会较快。淡季时如周边地区价格放得比较低,本地区也需及时回调,因为周边地区水泥大量涌入本地区,相当于增加了本地区的水泥产能,使得旺季价格无法及时顺利恢复。
  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水泥行业与其它行业的最大不同,是全年产能过剩,但二、四季度不过剩、三季度基本平衡、一季度过剩200%以上。优势企业在淡季时主动回调价格扩大市场份额,并以此胁迫劣势企业减产停产,是利用市场手段对全年的过剩产能进行有效削减和清理,对行业的产能平衡和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这一点海螺水泥经常运用,但很多人至今还是没有明白,并因此坚决反感。旺季来临之前是淡季,适当的超跌相当是为迎接旺季而预冷,以降低生产厂家对旺季的期待,减少库存。淡季来了之后接着是旺季,适当的提前恢复价格相当是为了迎接旺季到来而预热,促使行情提前启动。
  不惧冷热、逆水行舟:淡季时不降低价格,旺季时继续提升价格,是为了获取高利润的看似正常有效的经营手法。这种策略的采取,务要有几个前提,首先,主导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要高,并舍得让出部分市场;其次,兄弟企业的觉悟要高,并积极配合;第三,周边企业有运输及品牌区隔,无法顺利突入。如果没有这些前提,兄弟企业乘势拓产,周边企业水泥纷纷涌入,主导企业势必沦陷。逆水行舟另外一个明显的副作用是极有可能导致旺季不旺。
  某些企业选择逆水行舟,也是迫不得已,既然上了这条道,还得一路走到底,在此,我们也需要被他们的坚忍精神所感动,并为他们给行业带来巨大利益而心存感恩之心,并在反垄断的前提下适当支持。
  以邻为壑:为了本区域的产销平衡,又不想限产停产,往往可以把本区域的富裕产能抛售到其它区域,以维持本区域价格的稳定,顺便牵制其它区域竞争对手的发展。长江中上游的企业把熟料及水泥销往下游,长江流域的企业把熟料及水泥销往浙、闽、粤、苏沿海地区,具有天然的优势,因为下游企业难以反制,把产品逆向销售。
  有时候,这种策略长江上中游企业也可引而不发,前提是下游企业不要大量地逆流而上、干扰上游企业的市场,最好能主动让步,帮助上中游水泥企业消化部分产能压力。
  以和为贵:划定疆界,划定供货比例,竞争各方形成默契,各占一方,互不相扰,这是许多企业追求的理想效果。以和为贵的正面效应是减少了行业内耗,改善行业短期效益;它的负面效应首先是协调的工作量巨大,讨价还价永远存在,其次是企业会逐步丧失竞争意识,靠协调制胜,结果在招致第三方强大势力强势介入后,可能会因为长期缺乏锻炼而无力御敌,瞬间溃败涂地。

1/2 记录数: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